工人抓紧施工本报 记者 蔡威摄
工人抓紧施工本报 记者 蔡威摄
■本报记者 张清
“这样还差不多,仿古的门店很好看,比以前的彩钢棚上档次、有文化内涵,人行道亮出来了方便大家行走。”昨(11)日早上,路过中心城区张公桥街的市民看到街道上改造后的餐饮门店纷纷点赞。这是张公桥特色餐饮街区风貌塑造打造的第一个样板,此后该片区的风貌塑造工作将持续推进。
仿古式风貌塑造还道于民
记者了解到,此次张公桥特色餐饮街区风貌塑造是由市城管部门引导、街区商家自筹资金,自发进行的环境改造提升工程,范围包括张公桥街及相邻的里仁街、演武街、横穿街、米市巷、河儿嘴街,涉及商家148户,进行整体打造。风貌塑造设计方案为,以仿古式门廊替换原有的彩钢棚,且新立的仿古门廊要退后让出人行道上的盲道,留出充足的人行道。实施中,先拆除彩钢棚,后搭建仿古式门廊,边拆边改,共计将拆除彩钢棚4000平方米。“张公桥历史悠久,离嘉州长卷(嘉定坊·天街)比较近,我们想打造一条街与嘉州长卷相呼应,所以采用仿古性质的风貌塑造。”张公桥餐饮协会会长范宗友介绍道。
记者昨日在张公桥街看到,已经改造出的第一个门店样板,将原本把人行道完全遮盖的彩钢棚拆除后,搭建起新的仿古门廊,门廊造型为灰青色琉璃瓦、搭配朱红色边角纹样、朱红色落地圆柱,圆柱接地处为仿石底座。最为关键的是,新立的门廊往后退至盲道后,将原本全部纳为商家经营场地的人行道腾出了一部分,退出的人行道与盲道足够4个人并排通行。“我对这个打造相当满意,门店变漂亮了,行人也方便了,就餐环境提升了,给游客和市民的印象好了,生意肯定会更好。”带头做门店示范改造的商家刘小华谈道。
“这样的打造显得有特色,更美观,很有必要。我们外出就餐首选的就是环境,期待这里会有一个崭新面貌。”在张公桥就餐的外地游客辜晓芳表示。“5月1日前,张公桥街将全部整治完毕,其他相邻的街道将相继推行。”市城管局张公桥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游德强介绍,针对此次风貌塑造及街区环境整治后的长期管理,市城管局张公桥执法大队将专门派一个中队常驻管理,与此同时张公桥餐饮协会也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制度。
希望解决停车和交通问题
范宗友介绍,张公桥美食街区是上世纪90年代末自然形成的好吃街,2004年通过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张公桥好吃街”。
近年来,张公桥好吃街区的人气越来越旺,除了本地市民,还吸引了省内外不少游客前来就餐。该片区的餐饮门类齐全,有中餐、火锅、小吃、麻辣烫、夜宵、副食店、水果店等,街区繁华热闹,车水马龙,食客聚集。整个片区餐饮年产值上亿元,税收上百万元,解决就业三四千人。随着城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该片区的交通、停车、就餐环境等远远达不够百姓及游客的需求,街区交通拥堵成常态。
针对该片区的实际情况,政府部门提出进一步提升张公桥好吃街区的风貌,打造良好的街区及经营环境,打造乐山旅游城市的餐饮亮点。为此,市城管局张公桥执法大队会同张公桥餐饮协会展开了前期工作,召集片区商家召开了2次动员大会,提出相应的整治方案,得到经营业主的认可,同时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赞同。
“张公桥特色餐饮街区的交通和停车是个老大难问题,希望相关主管部门想办法解决该片区的停车和交通问题。”范宗友建议,比如可以对经过张公桥街的区乡客运班线线路进行调整,将车行道设置为单行道,指定相应的停车点,调整集中停车位。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郑旭)目前,全市共投入资金2400万元,全面完成2016年春季营造林目标任务。共完成营造林面积达1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8万亩,森林抚育5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1.2万亩。深入开展市民义务植树,发动群...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