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医嘱、合理用药,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
遵医嘱、合理用药,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
■本报记者 戴余乐 文/图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应对糖尿病”,主要目标为扩大预防、加强护理、增强监测。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记者在市疾控中心慢病防治所了解到,目前,乐山市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万人,且呈逐年增长态势。但与其高发病率相反的是,真正得到合理治疗、科学控糖的患者仅占少数。
“部分糖尿病人,由于年龄较大,对健康要求高;加之保健意识不足,易轻信各类虚假宣传和小广告,从而误入治疗‘骗局\’。不仅浪费金钱,还可能致使病情加重,赔上自己健康。因此,避开治疗误区,学会控‘糖\’,是减少糖尿病危害的关键。”市疾控中心慢病防治所所长秦利平认为。
那么,如何才能识破控“糖”骗局呢?下面,记者就请相关专家为大家作详细解答。
骗局一:“彻底根治不反弹”
讲述人:周大爷,72岁,患糖尿病多年。
“我大概是10年前患上了糖尿病,之后又查出了高血压和高血脂。一直都在服药治疗,没有断过,自己感觉精神压力非常大。”近日,记者在乐山城区一医院采访时,碰巧遇见周大爷在该院复查。他告诉记者,自从患病后,他便一直生活在惴惴不安中,“怕血糖升高、怕血压不正常,怕住院、怕吃药。”
“上个星期,我关注了一个健康网站。后来,他们给我寄了一本指南,说服用指定产品后,便能彻底根治糖尿病不反弹。我有些心动了,今天,正好到医院检查,就想问下医生可行不。”周大爷说道。
专家解答:目前尚无药物可根治糖尿病
(市疾控中心慢病防治所所长秦利平)
据秦利平介绍,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除少数继发性糖尿病外,原发性糖尿病是不能根治的终身性疾病。因此,一旦查出患有糖尿病,大家就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切莫轻信所谓的“治愈”、“消除”、“根治”等虚假或夸大宣传。
当然,目前虽尚无根治糖尿病的办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还是可以控制好糖尿病。
“首先,糖尿病患者要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前往正规医院检查,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秦利平谈道,同时,患者还应做好自我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坚持口服药物和注射胰岛素,若检查为2型糖尿病,可采用胃转流手术治疗。
此外,注意饮食和运动也非常重要。因为,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而饮食治疗,则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骗局二:“保健食品可降糖”
讲述人:罗女士,46岁,经营一家糖尿病食品专卖店。
“我开这家店已经4年了,主要销售无糖食品和部分糖尿病保健品。”罗女士谈道,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糖尿病保健品也“火”了起来。其中,无糖或低糖食品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但最近一段时间,有不少老顾客在问我,‘现在网上有卖一种可降糖的保健品,你店上是否销售?\’说实话,经营了这么久的糖尿病食品,我还真没听说过有可降糖的保健品。”罗女士说。
专家解答:保健品可辅助不可治病
(市中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郭建)
“保健品是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只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没有治疗功效。而吃保健品就能降糖,在临床上是说不通的。”郭建谈道,如果一定有辅助降血糖的功能,那就需怀疑该保健品内含有降血糖的西药成分。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患者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了此类保健品,又服用同类西药,就可能造成降糖过量引起低血糖及损伤肾功能,出现急性并发症。并且,所谓“可降糖”保健品,其中究竟含有多少降血糖西药成分,药性如何都不得而知,这对于老年人来说尤为危险。
那么,糖尿病保健品究竟靠不靠谱呢?
对此,郭建认为,保健品在延缓糖尿病进展、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确有一定功效。而正规的无糖食品是用部分食物纤维和(或)阿巴斯甜、木糖醇等甜味剂代替蔗糖,可改善高血糖患者的口味,提高其生活质量。但市民要牢记的是,在选购糖尿病食品或保健品时,一定要在正规机构购买,看清标明的功效成分的名称、含量,做到合理应用保健品。并且,保健品对于糖尿病充其量只有改善、辅助治疗的作用,“规范用药、饮食控制、适量运动”才是控制糖尿病不可动摇的“铁三角”。
新闻推荐
不用通宵达旦选股票 不怕运气不好踩“地雷”ETF基金 成为不少老股民的“标配”
ETF基金你知道多少?资料图片ETF基金你知道多少?资料图片■本报记者严俊铭在A股市场里,买到一只牛股是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通宵达旦研究股票,买到的往往不是牛股,反而常常会踩到“地雷”,就如近...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