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幼章与妻子的结婚照■徐杉
文幼章1898年出生在乐山城区白塔街,在乐山、成都、仁寿、重庆度过愉快的童年。 文幼章1910年随父母回国度假,不料假期结束时小妹妹忽然病重,全家只好暂时留在加拿大。哪知不久其父文焕章被教会任命为海外传教部总干事,这决定了他不能再返回中国。文焕章薪金不高,为了贴补家用,文幼章只得辍学到一个兵工厂打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累得筋疲力尽,让文幼章感觉只是机器上的一个齿轮。后来他组织大家与工头谈判,想减少工作时间,或者提供劳动待遇。不料事后被人偷袭,打掉一颗门牙。
文幼章精力过人,招人喜欢、令人烦恼、叛逆大胆、受人争议的性格在青少年时期就显露出来。
文幼章18岁时参军被派到法国服役,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的恐怖血腥以及粗暴的军营生活彻底打破了他对军人生活的幻想。他思想上有许多疑惑和渴求,战争结束后进入维多利亚大学学习,他希望像父亲一样做一名牧师,回到童年生活过的中国传播爱的精神。这时一个女子的出现促成了他的理想得以实现。
女子叫玛丽,比文幼章大两岁。其父查尔斯·奥斯丁是个富裕的实业家,拥有肯特郡最大的百货店,1910年当选过查塔姆市的市长。他家是当地的社交中心。玛丽身边有不少青年才俊追求者,但是她一直想去海外传教开阔视野,尤其钟情于东方的中国、日本、印度。于是当她参加北美国外传教士会议与文幼章相遇时,两人一见如故,彼此倾心。可是他们相爱遭到亲戚朋友的极力反对!原因是文幼章在大学期间与一个叫尼娜的女子相爱,尼娜为此不惜毁掉原来的婚约准备嫁给文幼章。文幼章的父亲甚至愤怒地对儿子咆哮:“你专门给家里找麻烦!这种事大概干不了五六次,就会有人请你吃颗子弹……”
可是玛丽的父亲却意外支持这桩婚姻,他对这个贫困没有地位的年轻牧师颇有好感。而文焕章在得知儿子准备结婚后去中国也改变了态度。
经历一番波折后,文幼章于1925年6月与玛丽结婚。婚后不久他们就踏上来中国的行程。文幼章为妻子取了个中国韵味十足的名字——月华,意思是“月亮的光辉”,并按中国习惯在名前加了自己的姓,叫文月华。
相传文幼章乘船从上海到重庆还没有上岸,几个年轻男子就在码头上高喊“打倒洋人!”并举起木棒恐吓,不许他们上岸。文幼章并不慌张,扯起嗓子说:“发啥子疯哦,疯儿逗!(方言,意思是有点神经兮兮的)”
在码头揽生意的“棒棒”们,见一个外国人讲如此地道的方言顿时乐了,模仿文幼章的口吻对码头上几个年轻人吆喝道:“发啥子疯哦,疯儿逗——”
码头上来往的人都笑起来,文幼章又调侃道:“养不教,父之过。”这下那些“棒棒”们更开心了,也跟着大声说“养不教,父之过。”码头上几个年轻人也忍不住笑起来,敌意在笑声中消除。几个“棒棒”走近文幼章问:“老板,你中国话咋说得那么好?你要去哪里?我们只收半价。”
“那咋要得?工钱一分不少,我再给你们一点茶水钱。”文幼章就是这样,常常一口流利随和的四川话,以及亲和力,使与他交往的上至各界要人,下至贩夫走卒倍感亲切。
其实,这些关于文幼章语言天赋的传说有时间顺序上的差异。不过在重庆期间文幼章确实在中文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甚至请了一位不会英文的家庭中文教师,强迫自己尽快恢复儿时的中文。就像一粒种子遇到阳光雨露,文幼章的语言才华迅速展现出来,正如后来郭沫若对他的评价:能把中文讲得与中国人毫无二致仅有的几个外国人。
玛丽的父亲担心女儿在中国受苦,倾其所能置办了30多个箱包生活用品,其中包括三间卧室的全套家具,一间餐室的全套设备,还有一台海茵茨曼的大钢琴等。仅运费就花去文幼章半年的薪水。这位岳父以后在文幼章返回加拿大落难受穷的日子里,依然全力帮助女婿一家。
(未完待续)
(本文图片由徐杉提供)
新闻推荐
■若珲近日,本报一则标题为《市民“钻”进防空洞纳凉》的新闻让乐山人感到既凉爽又惬意。原来,位于中心城区海棠广场的人防地下工程从7月26日起对外开放,这意味着市民从上午9点到晚上7点,都...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