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 犍为新闻 井研新闻 夹江新闻 沐川新闻 峨边新闻 马边新闻 峨眉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乐山新闻 > 正文

利农村:“生财路”助农奔小康

来源:乐山日报 2016-08-04 18:46   https://www.yybnet.net/

种植户查看猕猴桃的结果情况本报讯(杨长喜 文/图)7月下旬,酷热大暑天。躬着腰钻进沙湾区牛石镇利农村的水果种植示范园里,但见毛茸茸的红心、红什二、黄金奇果等多个品种的猕猴桃,果压枝头,清香四溢。桃林间,一群群“跑山鸡”争先恐后地追逐捕食。

利农村斜挂在海拔1100多米的高山坡梁间。借村民们的话说,“离天近,隔街远,伸手就能抓一把白云”。镇党委书记张志介绍,利农村是市级贫困村,不是因为乡亲们懒,山里人穷就穷在没有一条能生财的通村公路。破破烂烂的机耕道,汽车上不了山,大山小山的竹木,好多还是六十年代栽种的,出不了林、下不了山、变不成钱。谁还有心思发展什么新产业哟!镇党委、政府与村干部们商量,带领大伙儿千方百计,把公路接进利农村,让这条“生财路”进组入户。很快,在政府项目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村民们积极投工投劳,村干部跑上跑下协调土地、组织材料、架通水电线路,终于将3.5公里的通村主干道,从半山腰的邻村接进了利农村。政府鼓励乡亲们再加把油,争取把“生财路”修进组、修进户、修进林区。如今,通往全村5.4公里的水泥路,已经延伸到了11个组和林山、茶园、果园。

“生财路”上了山,昔日当成“烧火柴”的林竹成了抢手货。去年,利农山上的普通杂木每立方也卖到了350多元。利农村一年销售茨竹5万多公斤、木材1000多立方米,为村民换来了70多万元的现金收入,全村年人均增收850多元。与此同时,村民们通过退耕还林、荒山植树新发展林竹6700多亩。经济有了明显改善,村里又维修改造了可共计蓄水1万多立方米的14口山坪塘,新建了15个水池,架设4000多米水管,昔日饮用溪沟水、木叶水的249户村民,全都用上了自来水。

公路上山,自来水入户,林竹畅销,仅是利农人奔小康迈出的第一步。镇里组织村民多次外出考察产业和市场后,提出发展猕猴桃的建议。然而,山里人不敢轻易冒险。村主任潘福刚决心探索开路,拿出自己的5亩多地做示范,率先投资1万多元,从都江堰引回红心猕猴桃种苗试种。由于缺乏经验,当年种苗成活率只有30%。潘福刚经过两年探索,在区、镇农技人员的帮助下,去年潘福刚试种的猕猴桃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每公斤20元,刚下树就卖了个精光。眼见为实的村民坐不住了,一家业主也闻讯上山,毅然投资150多万元发展弥猴桃150亩,很快全村便迅速发展了350多亩。去年全村刚挂果的200亩猕猴桃,收入了7万多元。村里及时成立了“沙湾区瑞丰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同时在网上开设了“老农民猕猴桃山庄”网店。今年全村的猕猴桃产量稳达13吨,果子还在树上,成都、蒲江、乐山等地的客商就已经来下订单了。

新闻推荐

行人为何不走人行天桥

■丁冬近日,本报记者专门就中心城区“人行天桥无人行”的现象进行采访,从记者调查结果来看,现状堪忧。倒回去十年,中心城区没有一座正儿八经的人行天桥。那时候,就有人呼吁:在交通要道的交...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始终保持发展定力2016-08-08 07:44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利农村:“生财路”助农奔小康)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