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运管局嘉宾与网友在线交流公交车出租车规范发展事宜徐珍 摄■ 本报记者 尹瑶
今年3月,受市级相关部门委托,乐山新闻网“海棠社区”发布“征集令”——“你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短短半月,吸引上万网友参与,收集到的问题涉及城市、交通、教育等7大类153个,这些问题随即得到相关部门逐一办理回复。
利用网络空间传递民情,解决民生,汇集民智,温暖民心,乐山从2006年创办乐山新闻网海棠社区开始探索起步;2010年在全省率先建立并实施网络对话制度;2013年全新网络对话平台投入运行;2015年,修订版《乐山市网络对话制度》下发施行,开启党委、政府与网民互动沟通的新模式。
10年时间,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依托网络对话,走好群众路线,逐步实现从被动应对网络民意到主动解决网民诉求、从单向收集分析网络民情到全方位发动网民参政议政的转变,搭建起新时期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直达社情民意的“直通车”
2010年2月,春节临近,因为“全城气紧”,群众怨声载道,矛头直指党委、政府“不作为”。2月26日,一场关于“气”的网络集中对话在海棠社区举行。面对网友质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耐心解释,提出解决办法。2013年9月,乐山地区天然气输气管道一期工程投产,新增天然气日供气能力700万立方米,多年受“气”的乐山百姓终于舒了口气……
“网络对话”依托的乐山新闻网海棠社区,自2006年开办之初,就相继设立“民意上传”、“网络收集”、“网络交流”等版块,成为“乐山人议乐山事”的重要平台。
《网络对话制度》总纲之下,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执行体系日渐科学完备,逐渐形成包括日常对话、集中对话、重大决策网上咨询和网上公示在内的网络对话总平台。创新形成930多个“网格”,与之对应的是市、县、乡三级部门和单位近960个“海棠社区”注册认证网络发言人,有效保证网民意见建议得到“第一时间关注、第一时间回复”。
2012年6月15日,一场关于“绿心公园规划保护与适度开发”的集中对话展开,事关乐山“城市之肺”“生死存亡”,市民尤为关切。两个多小时时间,跟帖评帖数超过1.5万,参与网友12万多人次;500多条建议意见,成为政府部门重要决策参考;20余条建议,纳入绿心公园湿地景观带规划。时隔4年,如今绿心公园早已成为美丽乐山的一张名片和数十万市民日常首选的休闲健身场所。
网民注册人数达40万人,日常对话平均每年收集和处理量达到5000多条……网络对话日渐深入人心,成为乐山最大的“民意集中地”、乐山人名副其实的网上家园。
2013年平台升级以来,共收集到网友反映的问题13162个,已回复12043个,回复率达91.5%。无论是情绪宣泄,还是建议诉求表达,大大小小点点滴滴都能得到及时回应和处理。
网络对话热起来,成为现实恶性对立向网上良性对话转变的助推器,全市信访系统接访量大幅下降,2015年全市群众来信来访量较2010年下降56.94%。2016年8月,中国网民社会心态研究实验室等机构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城市网民性格“中山指数”》中,全国网民正向情绪词频统计排名,乐山在纳入监测的100个城市中高居第二位。
实施网络监督的主渠道
2015年“双11”前一天,市中区财政局对外服务窗口一工作人员因忙着上网购物,把办事群众晾在一边,“受伤”群众立即拍照并发帖投诉。
11月11日,市中区纪委网络发言人回帖称,已责令市中区财政局纪检组对举报内容进行调查核实。12日,市中区财政局在网上公布调查结果:举报情况属实,已对当事人进行诫勉谈话,并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罚;若再有类似情况发生,将予以解聘。
(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一起起事件通过网络对话的快速通道,由扑朔迷离迅速进入实情调查和解决处理,展示出了网络监督的特有力量,成为高悬在各级干部头上的一把利剑。对网民批评、监督的积极回应,强力推动党委政府转变作风、改进工作。
去年10月,央视曝光乐山旅游市场乱象,网民反响强烈,随后相关部门做客海棠社区,与网友在线交流乐山旅游未来,引发1万余网友为乐山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2010年以来,围绕阶段性舆情热点,网络对话平均每月举办至少两次集中对话,各级领导走到“前台”,正面回应、释疑解惑。今年,全市已开展集中对话21次,涉及食品安全、“二孩”政策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民意传递更真实,解决问题更有针对性。
2015年,修定完善的《乐山市网络对话制度》,对网络对话的组织领导、对话形式、责任单位及督办考核等进行了明确,“日常督办+重点督办+年终考核”一系列管理制度相继完善,确保群众呼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今年初,市委专门要求各县(市、区)党委和市级部门成立网络舆情办理机构,每周定期编辑《舆情专报》、定期发出舆情交办通知、定期反馈舆情办理情况。今年以来市委舆情办理机构共编发《舆情专报》《舆情办理情况》69期,研判交办网络舆情198件,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度超过95%。
从网友反映出行不便到八条小公交线开进背街小巷;从网友曝光公共交通乱象到乐山掀起整治“风暴”;从网友质问城中断头路烂到引来市长“现场办公”、“终结”城区断头路历史;从棚改征地拆迁补偿争议到和谐惠民安置……民有所盼,我有所应,在阳光、公开、透明的网络监督之下,市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次次成为网络对话关注的焦点、热点,并最终推动网上沟通网下解决,使一个个矛盾、交锋化为一次次理解与认同。
践行群众路线的新阵地
乐山有许多桥,网络对话被称为党委政府离群众最近的“桥”。
点击进入“海棠社区”重大决策咨询公示,全市“十三五”发展编制,年度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党委政府在决策前进行网上咨询网上公示,最大限度体现民主、凝聚共识。
2013年至今,全市重大决策网上咨询3次、网上公示168个、公告478个。网上献计网下实施,使以往闭合的决策系统和执政方式,打开了一条流入民意活水的口子,参政议政成为乐山寻常百姓身边的事,民众反映的问题、贡献的智慧,更好地运用到党委政府工作实践中,切实转化为执政的“生产力”。
转变的杠杆是职能部门对待网络的态度、面对民意的勇气,背后的力量则来自党委、政府践行群众路线的坚定决心。市委坚持把网络舆情办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市委书记彭琳坚持阅批网民每一条留言,直接交办给相关市领导或区县、部门的“一把手”,通过亲身示范,带动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网络舆情办理工作,努力把矛盾问题消除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制度的刚性支撑,促进了各级领导干部由最初的厌网、怕网、习惯对负面帖“一删了之”,向主动倾听民意、善于利用网络施政行政、鼓励网民参政议政转变。如今,乐山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每天上班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对话了解本地民意已成为一种工作习惯。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有效的网上沟通网下办理、网上交心网下服务、网上聚智网下落实,使连心桥畅通民意,永葆初心,风景愈好。
新闻推荐
乐山市第四场海选现场本报讯(记者曾文文/图)昨(13)日,“海棠花开”2016第四届群众广场舞评选活动暨城市邀请赛乐山市赛区最后一场海选在中心城区阳光广场举行。据统计,经过连续4天的激烈比拼后,最终有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