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现场■ 本报记者 戴余乐 文/图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发病率、致死率很高的一种疾病。为进一步推动VTE防治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对VTE的防治意识和能力,10月21日,全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研讨会在市人民医院举行。来自全国多家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参加会议。
会上,市人民医院院长易群上台致辞。她表示,血栓是第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百姓健康,但又一直未被充分重视。特别是VTE,是更需要迫切关注的一种疾病,因为它可防可控。医院内的患者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绝对高发人群,加强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对于医院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水平提高至关重要。
随后,易群就“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多学科团队的构建”作了精彩专题讲座。易群介绍,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其中,多数肺栓塞患者没有典型临床症状,而致死性肺栓塞患者在死亡前得到明确诊断率极低,但一旦发生,往往非常凶险。因此,如果在入院时能够评估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对于中高危患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降低因静脉血栓栓塞症导致的死亡和再入院。
那如何才能准确评估、及时干预呢?
对此,易群认为,由于VTE的发病因素、疾病性质、临床表现及病情经过的多样性,决定了该病的多学科性、交叉性和渗透性。因此,建立VTE的多学科合作体系非常重要。而这,就要求医院首先要重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几个重点学科和其他临床专科的力量,共同制定出可供遵循的 VTE 防治规范或标准;注重管理层面的介入,即从医院层面出发,规范、整合各个学科 VTE 防治的具体流程和细节;不断提高临床研究水平,通过多学科的合作和参与,在 VTE 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数据,从而为 VTE 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为让参会人员进一步了解VTE多学科合作防治的流程,易群还与参会人员进行互动,对大家的问题逐一解答。此外,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ICU、胸心甲乳外科等科室医护人员也现场分享了VTE防治工作推进体会。
“通过此次研讨会,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VTE,了解其防治的重要性。”会议结束后,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为今后VTE防治工作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医学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学习。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开展此类高规格的学术讲座,并邀请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同仁参加,接受新理念,学习更多管理、学科的理论实践知识,推进乐山医疗的可持续发展。”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链接——
了解风险因素,“防栓”动起来
据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前者是在腿部的深静脉内形成血栓,后者是血栓随血流到达肺部阻塞血管,属于一种疾病的不同时期。
在大多数人看来,血栓是老年人的“专利”,但殊不知,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任何人身上。事实上,每静坐一个小时,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10%,坐90多分钟可使膝关节血液循环降低50%。这是由于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包括静脉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血流瘀滞。如住院、手术和久坐不动都会让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
因此,“动起来”是预防血栓的关键。
如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锻炼;长期驾车或乘飞机,在办公桌前久坐,尤其是弯着膝关节时,应适当地站起来伸展腿部,并在附近走动一下;外科手术后的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每天保障正常的营养摄入,饮食均衡、多饮水。一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及时进行抗凝治疗。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勇)近日,乐山一职中旅游专业与乐山盘龙开元酒店举行了校企合作签约仪式。据了解,本次校企合作经过学校、专业部与企业多次接触、了解和商讨,双方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学生见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