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 鉴
读完杜明银纪实摄影作品集《三江守护神》,作为标题的这句沉甸甸的言词从心底油然而生。
一个寒风嗖嗖的傍晚,在三江汇流的不远处,杜明银端着相机拍摄的不经意间,发现一段岩体,有鼻子有眼睛的,酷似人形。因其位置处在乌尤古寺山岩的下边,当之为神像。什么神呢?他不以宗教层面上的山神、大力神之类来命名,也不以世俗角度的财神、鸡脚神之类来命名,而是以浓浓乡情里升华出来的“三江守护”来命名。10年后的当下,又以这个名儿出了这本精美的画册。为了这个名儿,这10年间,他四处奔走,从史学、地理学、方志文献上找论证;他八方采访,深入三江沿岸的村户人家,搜寻三江守护方面的轶闻世事。天道酬勤,他寻觅到了渔村人长年累月在三江里救出落水生命的各种动人故实。他豁然开朗:“这就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三江守护神。”这就为“守护”注入了内涵,为“神像”植入了生命,把世世代代崇尚的美德具象化、神化,在顶礼膜拜中受到潜移默化而传承光大。写在此处,笔者也忍不住为“三江守护”神敬献一瓣心香。
身处在红尘滚滚、利禄熙熙的花花世界里的杜明银,心无旁骛,执着得令人惊叹。他用出版集子以喜见的形式来展现“三江守护神”外,还用乐闻的形式来歌之颂之。集子中用了两个页码来浓缩了一次壮举。他有一幅天生的好嗓子,破天荒地在乐山城新又新大戏院举办了“情系三江——杜明银独唱音乐会”,声情并茂地歌颂“三江守护神”。爆满剧场的观众用长时间的掌声表达对这位“三江守护神”的发现者、命名者、传布者、践行者的敬意。当时的笔者,是仰望着他抖动的华发、写满沧桑的面孔,噙着眼泪听完的。
杜明银是一位公务员,确切地说,在公务员的“员”字前面还应加上一个“官”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和绝大多数的公务官员一样,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做了他该做的事、出了他该出的力。退休之后,他不以人脉热络的强势去“下海捞金”,也不以余威正盛为资本去私企顾问,却挎着相机,提着嗓子,在晚霞满天的人生道路上,为这一方水土和他的乡里乡亲,做喜见乐闻的事情。杜明银这数十个春秋的脚迹,当是地方人文史上一个鲜亮的印记。
“三江守护神”定会响遍这方水土。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宝)“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在涉农惠农扶贫领域犯下贪腐罪行,令人惋惜,也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终生悔恨。”10月31日下午,乐山市“涉农惠农扶贫领域”预防职务犯罪宣讲第一站走进沐川,市宣讲团成员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