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威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国省干线PQI值(路面使用性能指数)和优良路率逐年提高;货车“多拉快跑”现象得到遏制,物流行业逐步迈入健康发展轨道……日前,记者从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获悉,自年月日,省政府部署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以来,乐山市坚决贯彻落实“攻坚年行动、巩固年行动、长效机制建设年行动”的各项措施,以交通安全“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为总体思路,稳中有进、标本兼治、协同共治,积极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高速公路治超成效明显
据悉,乐山市境内现有4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共计公里,现有高速公路入口个,其中载重货车准入站口个。三年来,市政府及市道安办克服重重困难,采取多项举措,纵深推进高速公路治超工作。
高速公路入口管控模式,从年的租赁动态秤、小时武装值守,到年的安装动态秤、公司派员值守,再到年的安装静态秤、无人值守。目前,全市高速公路入口超限货车劝返率从之前的%下降至0.2‰。
目前,乐山市已经形成“数据分析研判-明确货车入口-指导管控勤务-精准打击违法-处理信息反馈”的闭环式治超管理新模式,极大提升了高速公路治超成效。同时,对违规驶入的超限货车严格实行“一案四查两约谈”,即:查处违法驾驶人、货运公司、装载源头企业、路营公司责任人,约谈属地政府和路营公司。
年,全市查处约谈路营公司4次,处理路营公司员工人次,处罚违规驶入的超限货车辆,约谈物流公司4家,处罚货源单位家。
推进货运源头企业监管
乐山市作为全省最大的建材生产基地和重点矿产集中区,道路货运源头治理压力大、任务重。三年来,乐山市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发扬“钉钉子”精神,推动道路货运源头监管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今年,市道安办在总结以往经验和办法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报请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货运源头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印发乐山市道路货运源头单位监督检查和联合巡查工作制度规定的通知》,首次明确了道路货运源头监管的主体、责任、办法和惩处措施,填补了乐山市道路货运源头监管领域的制度空白。
此外,行业主管部门和审批部门履行监管责任,督促砂石场、煤矿、非煤矿山、水泥厂、陶瓷厂等企业安装计重设施、视频监控处(套),并实行了货单式运输。交通运输、公安部门围绕政府公布的重点货运源头企业,每月组织专人进行联合巡查,监督企业合法经营、规范装载。
年,全市行业主管部门、审批部门和交通运输、公安部门发现超限装载违法线索条,约谈负责人人次,惩戒了家违法违规货源企业。
扎实开展普通公路﹃双超﹄治理
目前,全市共有1.5万辆重中型货车、1.2万辆运输型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每天在乐山市境内从事货物运输的车辆达8万辆次。三年来,全市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严查货车超限超载,严防发生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
结合路网结构变化特点和货物运输规律,年,市县两级政府规划新增新建个固定治超站,减少了执法管控盲区,提升了治超站点对干线公路的覆盖面、管控率。并先后组织开展普通公路超限超载治理、治超“雷霆行动”等专项工作,严查货车超限超载和违法改拼装行为。
三年来,各级交通运输、公安部门依托个治超站点,共查处货车超限2.3万起、超载1.3万起,违法改拼装2.1万起。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三年来,各级交通运输、公安、安监、农业等部门,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形势,不断探索大数据在交通管理和执法领域的深度应用,积极搭建新平台、创建新模式,提升科技信息在道路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水平。
相关部门加强驾驶人从业信息、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共享信息平台的应用,依法将名严重违法驾驶人列入“黑名单”,并公开曝光,实现政府、社会、企业对重点驾驶人员数据的依法共享、同步管控。
与此同时,督促全市家货运企业,加快对全市辆半挂牵引车和辆重型载货汽车的卫星定位装置安装接入工作。目前,全市半挂牵引车、重型载货汽车的安装卫星定位装置率分别达到.%和.%。
市县两级交通、公安部门加快科技治超进度,实现高清视频监控对个固定治超站和个联合治超整治点的联网覆盖;在水口超限检测站等重点治超站,开展非现场执法超限治理系统、预检系统的建设和试点,逐步实现货运车辆计重检测无人值守和依法处理。
新闻推荐
文艺演出现场本报讯(杨紫轩文/图)近日,市中区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嘉州美”星级文艺团体原创文艺作品展演暨“文化进万家”启动仪式,在乐山广场举行。当天上午,来自市中区各个乡镇(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