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铭仪图据百度
杨铭仪作品《天险》图据百度
杨铭仪作品《银河报喜》图据百度
杨铭仪画作《事事平安》图据百度张中梁
2003年初夏,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大厦,一位鹤发童颜、长髯垂胸、气度不凡的中国老人应邀健步走上主席台,挥毫泼墨,画了一幅由雄鹰、熊猫和长城组成的《爱心之鷹》,赢得现场雷鸣般的掌声。这个老人就是咱们的乐山老乡杨铭仪。
杨铭仪,字明才,号凌云居士,1931年4月生,乐山市市中区人。杨铭仪从小随母亲寄居外婆家,自幼喜爱书画,常到乐山大佛山上东坡楼观赏临摩苏东坡的书画遗迹,还经常协助母亲画绣花图样,被人称为“小神童”。
杨铭仪1948年到中国台湾,后来经人介绍与四川老乡张大千相识。张大千看过他的书画作品后笑道:“你这娃儿的字写得很好,书画同源,将来必成大器。”自此,杨铭仪拜张大千为师,成为张大千的入室弟子。
1973年,杨铭仪成为一名专业画家。1975年5月,杨铭仪旅居日本。在当时海峡两岸关系紧张的氛围中,他将自己的画作赠送中国驻日大使馆,并表达了回归祖国的愿望。同年9月,他回北京参加了国庆活动,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此后他回到故乡乐山,陪伴年迈的母亲。在乐山时,他还到大佛寺藏经楼住了两个月,协助政府部门恢复麻浩崖墓、乌尤、大佛寺佛像,策划乐山旅游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杨铭仪先后当选为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美协理事、中国书法艺术研究会顾问、中国老年书画艺术研究会顾问。1991年,他出任在深圳创办的黄埔画院院长。
杨铭仪回大陆后,就追随张大千的艺术踪迹,游黄山、登峨眉、览泰山、上青城,笔写自然灵秀之神韵。在峨眉山金顶,他挥笔书写了两幅40平方米的书法作品《佛》和《武魂》。
1980年,杨铭仪应邀在成都金牛宾馆作画。邓小平接见了他,并观看了他的画作。
1982年,杨铭仪的国画《荷花》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组委会为杨铭仪举办了个人画展和捐赠书画仪式。2003年,杨铭仪受外交部的安排,再次在钓鱼台作画,绘制《银河报喜》,此画被国宾馆收藏。
定居深圳的杨铭仪现在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他仍坚持不懈地以书画为媒,为海峽两岸的和平统一和弘扬中华文化而辛勤努力、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洪生)11月8日上午,乐山市校长培训班学员一行80多人到宜宾市八中考察交流,2019级教师阳雨芩向客人们展示了精彩的语文智慧课堂。阳老师执教的课题为《中国石拱桥》。她尝试把智慧课堂的科技...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