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 犍为新闻 井研新闻 夹江新闻 沐川新闻 峨边新闻 马边新闻 峨眉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乐山新闻 > 正文

四川百年历史影像 嘉定旧事11加拿大人孔镜明 荒山上建起壮观的学校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8-02-07 04:09   https://www.yybnet.net/

四川百年历史影像 嘉定旧事11 孔镜明和夫人Caroline Harris。

乐山师范学院未拆之前的松柏楼。唐长寿 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

三育学校。

《从瘾君子到传教士》孔镜明著

□徐杉文/图

孔镜明是清末民国时期在乐山生活时间最长的加拿大人士,从1908年至1942年,在此度过了34个春秋。

然而,他非凡的经历却长久淹没在历史的烽烟里。《从瘾君子到传教士》是孔镜明在嘉定完成的一本书,讲述了他与鸦片瘾君子陈亭桥(音)在湖南以及初到乐山的经历。

孔镜明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大学毕业后在当地的一所学校任教。学校不时邀请一些在海外传教的人士来校座谈。那时的东方,尤其是长期封闭的中国,在西方人眼里十分神秘。

孔镜明与这些人接触后,逐渐萌发了到中国去工作的愿望,于是向加拿大英美会提出申请去中国工作,由于当时该会财力不足,申请被搁置。但他并不死心,改向内地会申请。1896年,他的申请被获准,派往中国湖南工作。

1

正值多事之秋 孔镜明到达湖南工作

内地会,严格意义上说不是一种宗派,而是跨宗派的传教团体。虽然大多数人对内地会知之不多,但即便是对宗教有成见的人,提到内地会也会表示钦佩。

清末民初,在穷乡僻壤服务的西方人,多为内地会成员,他们即使遇到迫害,也不向本国政府申诉,不抱怨,不仇恨,拒绝赔偿。他们吃苦耐劳和甘于贫穷的精神,是一般人难以比拟的。

内地会这种行事风格源于创始人戴德生(1832-1905)。戴德生是英国人,1865年成立内地会时,到伦敦的银行开户仅储存了10英镑作为基金。1872年,戴德生在上海设立内地会总部。从此,吸纳了世界各地甘于吃苦的西方人士到中国工作。

孔镜明到湖南时,正值多事之秋。湖南在清末是全国排外情绪最强烈的一省,究其原因,与地理环境、地域文化和性格有关。湖南人大约是中国最具鲜明性格的群体之一:倔强,高调,爱激动,脾气火爆,做事有韧性,吃苦耐劳。而清末湖南出了一个奇特的乡绅——周汉(又名周振汉),对当时激烈的排外事件起到极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周汉自幼熟读儒家之书,太平天国之乱时投身军旅,因功被保荐为陕西补用道,虽然相当于四品官员,却是一个没有实权的闲职。周汉感到不得志,便称病返回长沙故里。闲来无事常与几位书商往来,耳闻来华西洋传教士日多,内中有包揽诉讼、强占民田等不法之事。周汉愤而编写印刷反洋教宣图册,从1890年到1898年,编印的宣传册数量之多,形式之繁,内容之尖刻,几乎是空前绝后。

这些图文并茂免费发放的小册,传播面非常广。摇摇欲坠的清朝,社会矛盾尖锐。周汉的宣传,在社会上层与下层均有不少响应者,使长江流域此起彼伏爆发教案。光绪十七年(1891年)九月,美国驻华公使曾对清廷总理衙门说:“中国朝廷士大夫阶级中的反洋人和反基督教分子,正在系统地煽动仇恨,这些分子的大本营和中心是湖南……”

清廷对周汉的处理也颇为耐人寻味,延续了8年,周汉两次被搞成“精神病”,以“照疯病例”留按司狱长期监禁了事。

2

帮助中国朋友 成立戒烟会鼓励远离鸦片

湖南境内的不少教堂、教会学校及慈善育婴堂,遭到了围攻和焚毁,财产被抢掠一空。西方传教士无法在此立足,而孔镜明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入湖南,并结识了陈亭桥(音)。

陈亭桥出生于湖北石首一个富裕之家,父亲在外为官,乡间拥有大片土地。他像许多中国传统家庭的孩子一样,从小读圣贤之书,期望将来出仕为官,光宗耀祖。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他三十岁时父亲忽然去世了。接下来,六兄弟争夺财产,家道由此走向衰落。

陈亭桥痛苦不堪,为了麻醉自己,他吸食鸦片,不料从此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烟馆老板也是一个瘾君子,于是两人整天在一起吞云吐雾。

陈亭桥内心不甘就此堕落,几番尝试着戒除毒瘾,可一旦毒瘾发作,所有的誓言和决心都抛到九霄云外。反复的挣扎中,陈亭桥耗尽了所有钱财,就在他准备了断生命时,烟馆老板试着给他指了一条路:去洋人的教堂试试吧!

在强烈排外的社会形势下,陈亭桥明白去教堂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但他山穷水尽,走投无路,只好约烟馆老板一同去了教堂。

在那里,陈亭桥认识了孔镜明。孔镜明告诉他们:若要成为基督徒,必须戒掉鸦片!

戒毒的过程充满痛苦,烟馆老板在煎熬中失去生命,而陈亭桥挣扎着挺了过来。孔镜明为戒掉烟毒的陈亭桥举行受洗仪式,使他从一个瘾君子成为基督徒。重获新生的陈亭桥与孔镜明一起成立了戒烟会,经常现身说法鼓励大家远离鸦片。

1900年,义和团风潮席卷湖南,戴德生1905年死于长沙。他的一生正如他所言:“假使我有千镑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假使我有千条性命,决然留下一条给中国。”

1906年,孔镜明返回加拿大。两年后,他希望到中国工作的申请得到美国美以美会批准,被派往四川嘉定。

孔镜明到嘉定后,写信让陈亭桥来嘉定帮助他开展工作。陈亭桥如约而至,在嘉定辛勤工作,1910年在嘉定去世。孔镜明为纪念这位中国朋友,写下《从瘾君子到传教士》一书。

3

散步之中的灵光 城墙附近荒山上建学校

如果不是照片再现,根本无法相信乐山民国时期会有如此壮观的学校:三育学校。而三育学校的前身则是:嘉定海瑞丝纪念学校,由孔镜明夫人家族捐建。1908年,孔镜明来乐山之前,与Caroline Harris小姐举行了婚礼。

Harris是当地一个富裕而有名望的大家族,Caroline Harris小姐有兄弟姐妹十一人,她在其中排行第七,美丽、聪慧,有主见。

婚后夫妻两人一同前往中国嘉定。不想来乐山两年后,四川保路运动风起云涌,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与清政府展开激烈对抗。不少商人、百姓甚至官员卷入其中,社会动荡不安。

孔镜明不得不与在四川工作的外籍人士离开中国。

辛亥革命之后,孔镜明偕夫人再次来到嘉定。之前,他们在土桥街修建的三育教堂和三育小学,随着辛亥革命爆发,人员四散。

孔镜明本想扩建学校,无奈中心城区地价攀升,手中的资金远远不够。正左右为难,一天白思仁来访,两人聊起学校的事。

白思仁也是加拿大人,以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来乐山。白思仁希望在小学基础上发展一所职业中学,这个建议得到孔镜明的赞同。孔镜明认为职业中学涉及到工业、农业,这些都需要实习基地,而目前这所学校场地太小,最好能在城外选一个地方。

两人商量一阵,决定抽时间到嘉定城外去转转,看是否能找到合适的位置。

几天后,白思仁约孔镜明出去散步,两人沿大渡河向西走去,最后爬到城墙附近的一个荒山上。孔镜明放眼四处,脑海里忽然灵光一现:这不是建学校的最佳位置吗?

接下来孔镜明向当地政府申请购买,这才知道那块看似不值一文的荒山,竟分属十个不同的家庭和团体,其中包括城隍庙、教育会。孔镜明只好一家一家登门拜访商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与十个家庭与团体签署了租地合同。

4

岳母家族捐款修建 三育中学成为一道风景

随后,孔镜明请建筑师苏继贤帮助预算。苏继贤也是加拿大人,1908年到乐山,主持设计修建嘉定福音医院,长子苏威廉就出生在乐山白塔街。

苏继贤告诉他,修建这样规模的学校至少需要5000元加币。孔镜明彻底犯难了:他手里只有3000元加币,而这笔钱还是岳母捐赠的。

一想到这笔钱,孔镜明心里就隐隐作痛。原来,1914年5月5日,孔镜明夫人的二姐 Annie Harris McDonald去世;哪知还不到6天,孔镜明的岳父William Harris又去世了。祸不单行,整个Harris家族陷入巨大的悲痛中。

想起远在中国嘉定,不能回家奔丧的七女儿与女婿,孔镜明的岳母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以Harris家族名义捐赠3000元给嘉定建一所学校。孔镜明正是用这笔钱筹建学校。

3000加币在当时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财产。据有关资料记载,1920年前后,1加币大约兑换2块银元。

启尔德回忆录记载,当时聘请一位华人教师,年薪60加币,聘请一位校工20-25加币。当时小康之家一月生活费用仅需15块银元左右。有的贫困人力车夫半年的伙食开支仅1块银元。

如果3000加币不能建起学校,之前租地所花出去的费用就付之东流,孔镜明心急如焚。岳母知道后,与Harris家族的人又筹集了部分经费。

1916年,这占地约30余亩,位于乐山城西西湖塘附近的学校落成。

孔镜明为纪念捐资建校的Harris家族,将学校取名为:HARRIS MEMORIAL SHOOL KIATING(嘉定海瑞斯纪念学校)。并在学校四周遍植树木,成为乐山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后来该校更名为三育学校。1938年武汉大学西迁,1500多名学生主要分散在乐山城区7个地方,三育中学是其中一处。传教士曾经居住的两幢中西合璧砖木结构小楼,分别更名为“梅庄”和“松柏楼”。

1939年8月,日机轰炸乐山,投下100多枚炸弹,致使城区四分之三的街道和建筑被炸毁。位于土桥街的三育小学和三育教堂就在其中。

1946年,教会无力承担学校经费,将位于西湖塘的三育中学校舍转卖给乐山师范学校。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乐山师范专科学校成立,校舍在三育中学基础上扩大,“梅庄”和“松柏楼”一度作为学校办公室。上世纪九十年代,乐山师范学校并入乐山师范学院,学院扩建时,“梅庄”和“松柏楼”被拆除。

新闻推荐

现场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好政策

宣传活动现场本报讯(记者罗曦摄影报道)为让参保人员更好地了解跨省异地就医政策和结算流程,1月29日上午,乐山市医疗保险事业管理局在乐山中心城区海棠广场开展现场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宣传点、发放...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牛肉本色承乐山2018-02-05 09:54
猜你喜欢:
评论:(四川百年历史影像 嘉定旧事11加拿大人孔镜明 荒山上建起壮观的学校)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