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三丰全集》中有汪锡龄、董承熙(清嘉定府教授)、李嘉秀(清嘉定府九峰书院主讲)和李涵虚(道教大江西派创始人)的四篇序文。从这四篇序和书中“云水前集序”以及摘自明末陆西星(字潜虚,道教大江东派创始人)写的“三丰列传”中得知,先是陆西星从居于淮扬的张三丰六世孙花谷道人处,得到张三丰的道论、丹诀、诗词等;尔后康熙五十九年汪锡龄从扬州书肆买到这批资料(汪年轻时侨居扬州),以及明嘉靖年间从《永乐大典》中摘出翻印的张三丰论著等,宝而藏之,编辑一番,准备刊印,但未能实现;再后来李涵虚于清嘉庆年间从汪锡龄的六世孙名昙者之家收集到,已是十存七八,由李涵虚的道友刘卓菴增补;最后由李涵虚重编,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出资刊刻印行。这就是上引中的“李氏刻之”。现今介绍《三丰全集》,多讲由李涵虚出版,没有或很少提及汪锡龄搜寻编纂,颇为不公。
汪锡龄在序言中讲“因将我(三丰)祖师丹经二卷、诗文若干篇,夙夜寻求以图解脱……龄仍记祖师显迹三十余则藏之,其玄机妙旨有所亲得者,存其文而略其口诀,恐其即于漏泄也”。他是唯恐遗漏了张三丰的玄妙之言。
汪锡龄编纂得非常认真,《三丰全集》许多篇章,虽经李涵虚重编,仍然保留着汪写的许多按语、赞语、考证等。比如由汪编写的《隐镜编年》一章,扼要记录了明洪武年间、永乐年间朱元璋和朱棣,分别派出多批人马寻找张三丰的时间、经过和结果,在题目《隐镜编年》之下,有他的按语“梦九汪氏曰:‘先生之为真仙也,闻之者多也,其为隐士也,知之者少矣。公余心静,适金使君式训过访,焚香话先生奇踪,使君曰:\‘公胡不书隐为镜,发明先生大节乎?’锡龄曰:\‘诺。’爰仿纲目体纪之,名曰隐镜编年,崇征实也,自是而先生隐迹与先生年谱均在兹矣。后有万年,同志者续之。”本章结束后,又有跋语“梦九氏曰:先生清皎之光,照耀明朝也至矣。”其他篇章的按语和注释,兹不一一抄录。由此可见他的虔诚与细致。
书中卷一“传考记”中载有署名“汪锡龄敬述”的《三丰先生本传》,介绍张三丰的生平、玄机、仙风道骨;说丰仙招他入道,“并示丹经秘诀一章及《捷要篇》二卷,照法修炼,始识玄动”。
在卷五中,汪锡龄将张三丰的《云水集》110多首诗词,称为《云水前集》,而将自己以张三丰名义写的60多首诗词,编为《云水后集》,一并收入书中。他在“云水后集序”中写道:“云水后集者,锡龄与(三丰)先生相遇后所作也。先生神游天海,兴好朗咏,或来剑南道署,必有新诗垂示,集而抄之,裒然成卷,异日与前集并刊,以志先生鸿印,庶几见我先生之神妙也夫!圆通弟子谨跋。”其中标题上直接点到汪锡龄及其清晖阁的诗有《大峨遇梦九观察口占赠之》《访梦九石堂溪上清晖精舍》《过圆通静室》《题梦九丹房》《自述与汪子》《听梦九子思敏读书》《薾云歌赐梦九》《题梦九院中》《示梦九》《山行夜过清晖阁》《与梦九》《题圆通绰绰山房》12首。元明之际的张三丰是不可能知道清初康熙年间的汪锡龄的,像汪锡龄这样假托某些仙祖以阐述自己的道学观点者,或以仙翁的名义写诗题词的,在道教史上比比皆是,非独他一人,不足为怪。汪锡龄用张三丰口吻写的这60多首诗词,是表达自己对丰仙的无限崇敬,以这种方式颂扬仙祖三丰的神妙;同时显示自己受到丰仙的重视和眷顾,以示关系密切,似乎有点过份。不过,说句实在话,如果没有汪锡龄努力收集张三丰的著述和相关资料,就没有后来李涵虚的重编出版,为后人留下宝贵的道教史料和著作。我们今天能够见到不同版本的《三丰全集》,首功当属汪锡龄先生。
既然汪锡龄对张三丰有这么深的真情实意,那么1998年从乐山大佛右侧出土的张三丰浮雕像碑,壁津楼对面的张三丰坐石观书像碑,我推测很可能也是汪锡龄所为。
新闻推荐
致江路桥效果图市住建局供图昨(6)日,乐山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公布了2018年该局牵头的6个“挂图作战”重大项目,总投资176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44亿元,比2017年增长67%。这些项目的建成将极大缓...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