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首健 记者 方方
作为大小凉山2018年要率先脱贫的区县,金口河区全力以赴决战深度贫困。但由于历史“欠账”,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不高,路子不多等问题依然存在,成为该区实现高质量脱贫路上的一道不能回避的难题。
怎么解好这道题,既帮助群众增收又能保障长远发展?
金口河区在“精细”上下功夫,全面开展消除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行动,探索“股份合作、资源开发、资产盘活、服务创收”四类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发展,走出集体经济增值、农业增产,群众增收和经营主体增效的致富新路子。截至目前,该区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总量达240万元,基本消除“空壳村”。
股份合作 激活倍乘效应
金河镇曙光村是省定贫困村,地理位置不佳,劳动力严重缺乏。为发展好村集体经济,金口河区针对该村实际,探索实行村级集体经济“1公司+6基地”产业发展模式。村集体以32万元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入股曙光农业开发公司,13户贫困群众以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川投集团和沙湾区对口帮扶资金参股,保底分红。在企业的带动发展下,曙光村建成食用菌、藤椒、凤凰李、枇杷、茶叶、蔬菜基地350亩,村级集体经济年获得分红31万元,贫困群众总增收达36.8万元。
曙光村的发展得益于股份合作模式。该模式采取“集体扶持、个人领办、按比分红”原则,将财政资金、帮扶资金、村集体资产、贫困群众投劳折资等以股权量化模式投入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和贫困群众享受入股分红,激活帮扶资金和资源资产的倍乘效应。
依托股份合作模式,金口河区有32个村共撬动社会经营主体投资1亿元,建成标准化产业基地2万亩,带动参与农户户均增收1850元。
资源开发 稳定长远增收
拥有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五大天池”秘境、铁道兵博物馆、洞中火车站等众多独特资源的金口河区,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时,着眼于绿色发展,因地制宜从资源入手,充分发掘村域内的矿产、水面、山林、景区、“四荒”等集体所有资源,因村施策、分类指导,合理开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增收项目,实现当期增收、长远致富。
永和镇胜利村,坐拥险峻壮丽的峡谷风光和历史文化鲜活的铁道兵博物馆。该村采取“村集体+农户+专合社+公司”模式,引导村集体、村民与大瓦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带动发展天天乐、一线天等星级民俗客栈,建成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为一体的“云霄茶农旅融合主题公园”,集登山、赏花、采摘为一体的“桃园观光基地”,(紧转第3版)(紧接第1版)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5万元,全覆盖带动114户农户户均增收1100元。胜利村良好的发展,赢得了认可,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依托资源开发模式,永胜乡顺河村、五池村等大峡谷、大瓦山景区沿线村庄走上乡村旅游之路,金河镇黎明村、永胜乡花茨村等种养条件好的村庄走上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之路,和平彝族乡蒲梯村、永胜乡建设村等农副产品丰富的村庄走上农产品加工之路。
资产盘活 合作联营促收
永和镇新民村,以金鑫电子科技公司建厂为契机,对村内6亩闲置土地进行流转,租赁给金鑫电子科技公司,每年新民村村委会获得收益1.1万元、新民村二组获得收入3万元,并带动本村150 名村民通过务工增收。
为有效利用好村集体现有资产,金口河区全面开展村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对村集体闲置的办公用房、门店、校舍、仓库、厂房等现有资产进行改造、承包、租赁,鼓励有条件的村对集体资产采取合作、联营、自营等方式创办经济实体,盘活资产,有效提高村集体存量资产利用率,增加村集体资本经营收益,挖掘集体经济新增长点。
通过资产盘活模式,金口河区盘活闲置资产8500万元,金河镇大杠村、铜河村等6 个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零突破。
服务创收 实现多方共赢
和平彝族乡解放村根据村内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情况,自主创办鸿达运输公司和恩泽农业公司。鸿达运输公司组织村民提供自家货车,运送峨汉高速建设中产生的泥土等,村集体按一定比例向每辆参与运输的车收取费用,村集体年增收1万元,带动300名村民增收;恩泽农业公司吸纳本村70%的农户发展桃子、李子、樱桃等水果种植,发展麻糖、红苕粉等特色手工农产品产业,为农户提供种苗、技术指导、信息传递、包装销售等生产经营服务,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也带动参与农户获得收益。
针对群众、企业生产生活中服务需求,金口河区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立中介服务组织,围绕农业生产服务、仓储物流服务、村民生活服务等,向村民、企业提供各方面生产、生活服务,既密切党群关系,又依法获得服务收入;既方便群众、企业,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多方共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甘国江)3日,记者从市人防办获悉,为确保人防工程建设质量,打造人民防空“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人防办把提高人防工程建设质量列为工作重点,采取多项举措狠抓...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