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四川乐山有市民称,看到老人骑车摔倒流血,路过的一辆救护车不施救开走。这段视频在网上传播,引起网民广泛关注。3月25日,《成都商报》采访了该视频中救护车所属的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对方回应称,当时该救护车送急救用血回院救人,车上没有专业救援人员和救援设备,司机已经拨打过120呼救。
该妇幼保健院的回应很有道理,也道出了救护车当时所处的尴尬处境。这辆车虽然是救护车,却徒有虚名,只是执行送血任务,车上没有可以救人的医护人员和设备。更何况医院还有患者急需输血,时间耽搁不起。此外,按照规定,非院前救护车本来就不得开展院前急救。
从路人的角度来看,不管是什么性质的救护车,只要路遇急症患者而不救,就与“救护”二字不符。即使救护车不施救的理由再充分,这样的场景也会给人以较强的冲击力,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该妇幼保健院的回应很有道理,但还是应该尽量避免这样的尴尬局面影响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
当前,救护车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分类,无论120急救中心的救护车还是120定点医院的救护车,不管是负责院前急救的救护车,还是负责院后转运的救护车,都不存在明显的区别。很多只是车身上印的所属医疗机构名称不同而已,即使有些地方只是名称上存在“急救”与“救护”之分,也没有形成统一规则。
医院里有很多杂事需要紧急出车,比如接院外专家来本院做紧急手术、送血、运送标本等,这些出车任务虽然并非急救任务,但通常都会使用救护车,这样一来,就容易出现路遇急症患者无法施救的问题。而院前急救与院后转送因没有明确区分,也很容易给黑救护车以可乘之机。
针对不同用途的救护车,有必要在外观、名称等方面加以明确区分,尤其是将执行急救任务和非急救任务的车辆区分开来,这样既可以避免类似误会,也可以确保救护车专车专用,不因杂事过多而占用急救资源,还能避免黑救护车浑水摸鱼。
新闻推荐
工作中的范汝维工作中的李桂英本报讯(记者唐诗敏摄影报道)全民“双创”树新风。21日,记者来到乐山中心城区茶坊街,走进两...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