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乐山“四名”(名山、名佛、名城、名人)之一,郭沫若是乐山的骄傲。他是一名全面发展的文化巨匠,在历史、考古、文学、书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长期以来,人们对郭沫若的成就更多地集中在文学方面,津津乐道的就像“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似的中国现代文学家的排名,大家耳熟能详:“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在大家公认的现代文学家里,郭沫若排名仅次于鲁迅,位居第二。
其实,郭沫若在历史学上取得的成就更大,获得了不可逾越的地位。可以说,在本质上,郭沫若是“披着文学家外衣”的历史学家,而不是“披着历史学家外衣”的文学家。这是因为,综合而论,他在现代历史学研究上取得的成就,以及因此带来的位居第一的学术位次,都超过了作为文学家的他自己。这是由其在甲骨文和中国最早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者等学术方面的客观成就所决定的。现在中国历史学界的最高奖项“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评选范围不包括当代史)是199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支持下,由郭沫若基金会(筹)发起设立的,每5年评选一次。凡涉及中国历史学的所有通史、专史、断代史的研究新作都可参评。该奖被确定为相当于部委级别的科研成果奖,并拨专款予以扶持。其奖金的主要来源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基金和郭沫若子女的捐赠,包括《郭沫若全集》稿酬。到目前为止,已经评选了5届(2019年11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承办的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本届有42部获奖成果,其中一等奖1部、二等奖6部、三等奖12部和提名奖23部。
历届颁奖的地点都是在北京市。但笔者特提出建议:可否向有关部门申请,将颁奖仪式固定放在郭沫若的故乡乐山市,或者北京市与乐山市隔届轮流举办?
这是有先例可循的。如中国作协设立的著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每4年评选一次),其颁奖最早也是在北京举行,后来固定设为其故乡浙江乌镇(实际上后来又曾在北京颁奖)。所以,从可能性出发,笔者认为该奖隔届在北京和乐山轮流进行最好。
倘若“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能够隔届在乐山颁奖,这对于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乐山来说,其意义十分巨大:
首先,这是乐山对自己家乡名人最好的纪念。这是进行“爱国爱乡”教育的最好教材,能够激励青少年和社会各界奋进争光、立德立名之心。
其次,这能极大提升乐山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由于该奖不仅是国内史学界的最高奖,而且在国际上也很有影响力,获奖的都是史学家们白首穷经完成的沉甸甸史学成果,因而一旦在乐山颁奖,必定海内外瞩目,宣传效果十分良好。
第三,这可以极大提升本地文史学界的水平和影响力,鼓励本地研究者们潜心研究乐山,促进本地文史形成热潮,以导引本地和外地学者进一步深化对乐山文史这座“金山”的全面、系统的研究,促进“文化强市”的打造、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为文化旅游服务。
总之,如果“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能花落乐山,这本身就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何思源)近日,沙湾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民警在抖音上发现了一个短视频,视频中一名女子背着孩子,正驾驶小轿车在农...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