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新闻 西昌新闻 德昌新闻 会理新闻 会东新闻 宁南新闻 普格新闻 布拖新闻 金阳新闻 昭觉新闻 喜德新闻 冕宁新闻 越西新闻 甘洛新闻 美姑新闻 雷波新闻 盐源新闻 木里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凉山州 > 凉山新闻 > 正文

四川民政的人和事全省民政系统和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民

来源:四川日报 2012-07-31 18:13   https://www.yybnet.net/

——四川民政的人和事

全省民政系统和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在平凡的工作中,忠实躬行民政为民的伟大实践,在普通的岗位上,努力践行为民谋福祉的崇高事业,以责任和奉献谱写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篇章,用创新和进取铸就了民政事业发展的新辉煌。

7月30日,第十六次四川省民政工作会在蓉召开。民政部主要领导评价:“四川各级民政部门不畏艰险、奋力拼搏、务实苦干,推动各项民政工作长足发展,多项工作走在西部乃至全国前列。”省委主要领导表示:“全省民政工作为四川省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政的工作很琐碎,没有“天堑变通途”的雄伟那样让人印象深刻。民政人也很普通,很少有机会获得“英雄的鲜花和掌声”。然而,就是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孺子牛一样的民政人,在每天的琐碎事务中,让困难群众的忧心事少了,让五保户的生活安定了,让孤儿的笑脸灿烂了,让灾情的应对更沉着了……

7月30日,第十六次全省民政会议召开,表彰了四川省56个先进集体和80名先进个人。

□刘星 图片由省民政厅提供

筑牢“保障网”倾力惠民生

乐山市先进集体代表谈民政工作

近年来,乐山坚持把城乡低保作为惠民生、促和谐、保稳定的大事,切实筑牢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保障网”。

7月30日,乐山市市中区民政局等三个单位获得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乐山市委副书记、市长蒋辅义畅谈带着责任、带着感情的民政工作。

健全“三项机制”加大投入实打实

问:城乡低保,是我国对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设计。随着近年来物价波动,我们如何保障好群众的基本生活?

答:民政工作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我们把民政工作作为民生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抓好社会救助、救灾救济等方面的工作,尤其注重抓好事关最困难群众安危冷暖的城乡低保等工作。

一是低保标准挂钩联动机制。2007年以来,全市先后实施6次调标。以最近这次调标为例,初步测算将覆盖城乡低保对象23.5万人、新增2.2万人,市县财政全年需新增投入近1800万元。我们还明确,当CPI月同比涨幅连续三个月超过3%时,启动挂钩联动机制。对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的生活救助。

二是保障对象分类救助机制。按照“重点突出、补助合理、体现差别”原则,2004年,我们在全省率先建立城市低保对象分类施保制度。2007年,我们又建立了农村低保对象分类施保制度。

三是财政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确保低保对象按时足额领到 “救命钱”。2007年以来,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3.8亿元。

严把“三道关口”阳光运作面对面

问:低保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请问乐山在强化低保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低保制度直接关系到城乡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体现着社会公平正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讲程序、讲制度、讲规范,致力构建“阳光低保”。

一是严把审核确认关。规范工作流程,制定《城乡困难居民家庭收入核算办法》,统一规范核算标准,并特别注重走群众路线,把“评审权”交给群众。

二是严把动态调整关。加强低保政策宣传,同时完善低保对象管理台账和信息数据库,推动民政与工商、劳动、房管、金融等部门信息共享,及时掌握低保家庭收入、财产等变动情况。

三是严把资金发放关。我们在全省率先构建民政部门编制预算、财政部门专户管理、金融网点代理发放、监察审计跟踪问效的资金全封闭运行监管体系,让每一分钱都能及时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全市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推动“三个结合”扶贫脱困心贴心

问:据了解,近年来乐山先后有3.3万名城乡困难群众摘掉“低保帽”。请问你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低保只能保基本,脱贫致富才是根本出路。在解决好城乡困难群众基本温饱问题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落实综合扶助措施,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使低保对象的长远生计得到保障。

一是与综合扶助相结合。把城乡低保与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政策制度有机衔接、相互协调,妥善解决低保对象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问题。

二是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我市峨边等“三县一区”贫困发生率27.8%。我们抓住国、省实施大小凉山、乌蒙山片区综合扶贫开发重大机遇,坚持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向低保对象倾斜,切实增强低保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是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对有就业能力及愿望的低保人员,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专业劳动技能免费培训,已累计发放社会保险补贴6750万元,帮助1.2万名低保对象实现了灵活就业。

民生大如天做百姓贴心人

广元市先进集体代表谈民政工作

在这次表彰中,广元市民政局等三家单位获得四川省民政先进集体称号,其中1家单位获得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和多年来广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把民生事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无关系。

7月30日,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研究解决民生工程面临的难点问题的广元市委书记、市长马华畅谈民生工作。

抢抓机遇,提高灾害救助能力

问:面对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如何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答: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我们就抢抓机遇,把重点放在支持民政项目上,全市民政系统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社会福利事业及防灾减灾类项目共381个,规划总投资188916万元。到目前为止,这些项目都已建成,对改善民生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大力提高灾害救助能力。在制定《广元市自然灾害救灾应急工作规程》等制度的同时,新建大型应急避难场所项目8个、避难点51个、救灾物资储备库8个。每年定期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减灾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政府救助和全民灾害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互救自救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注重投入 加大民政工作支持力度

问:民政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体现民生政府的重要方面,广元是如何加大对民政工作的支持?

答: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人、财、物上给予了大量投入,选好配好了市县(区)民政部门领导班子,地方财政加大了事业经费的投入,解决了全市敬老院、福利院的机构编制、经费等问题。

同时,加强城乡低保收入群体生活保障。经过多方论证和试点,我市在全省首家制定出台并实施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准确核定家庭经济状况的第三方信息比对》、《城市低保与促进就业联动》、《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农村医疗救助 “一站式”服务》等五项制度,实现了弱势群体应保尽保、应惠尽惠。

总的来说,我们抓好了“三个注重”,即注重机制建设、注重人财物投入、注重考核落实,确保惠及于民。

服务百姓 加强社会事务管理

问: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广元是怎么实践的?

答:一方面加强社会事务管理。针对贫困户殡葬中存在的困难,广元市创新实施了殡葬救助政策,对城镇“三无”人员、低保A类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等社会弱势群体,实施了死亡后基本丧葬费用由地方政府“埋单”的救助办法。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建立了民政、公安、城管每日主动上街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劝助”机制,并开拓思路,在互联网上开辟了全省首家由广元市民政部门主办的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公益性寻人寻亲网站。

另一方面,创新发展社会福利保障事业。全市新建了8所社会福利院和78所农村敬老院。新建慈善爱心超市114个。建立了“三无”人员补助金自然增长机制。全面落实了高龄老人老龄补贴。同时,主动走出去,在省内外广泛筹集慈善善款。投入2500多万元,开展了经常性的助困、助医、助学和赈灾。

民生事关基础、事关稳定,民生工作大如天。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广元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构筑民政新画卷

省民政系统先进个人罗剑平谈民政工作

罗剑平,男,彝族,从2006年10月至今任凉山州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2008年,被评为“2008感动凉山十大新闻人物”,连续6年被州委、州政府评为凉山州优秀公务员。

今天的凉山民政,展示的是这样一幅画卷:领导越来越重视,部门越来越支持,社会越来越关注。民政人将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在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低保人数从1.3万人到56万人

问:你的同事说你大部分时间都在基层跑,有什么具体感受?

答:我经常跟孤儿、麻风病人、艾滋病人、精神病人、五保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在一起,对他们嘘寒问暖,帮他们分忧解困。

2011年,全州民政资金投入11.6亿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从2006年的1.3万人次增加到2011年底的56万人,翻了40倍;年发放城乡低保金从2006年的7596万元增加到2011年6.59亿元,增长了8.6倍。全州城乡低保新增17.7万人,全州64.2万城乡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2.6万名农村五保户纳入财政供养;城乡医疗救助达到44.2万人次……全州以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五保供养、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

第一时间成为依靠

问:2008年您不仅获得了 “全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还获得了凉山州“十大感动人物”,能回忆下当时的岁月么?

答:2008年,我们先后经历了低温冰冻灾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和会理地震。

搭帐篷、送物资,安置受灾群众,谋划重建。连续奋战10多个昼夜,发放4千多万元的善款,运送数百吨救灾物资,这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事。

“8·30”会理大地震,震后10分钟,应急预案就启动。当夜凌晨,全州第一批民政救灾物资到达灾区。25000顶蓝色的帐篷撑出了黎溪应急医疗点,撑出了受灾群众临时安居的家,撑出了帐篷学校朗朗的读书声,撑出了战胜灾难的信心,撑出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人民的依靠。

“先进”的秘诀

问:凉山州民政局连续6年被州委评为“四好班子”、每年获得州委、州政府各项表彰奖励20多项,有什么秘诀么?

答: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州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包含了全州民政系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关键还得益于州委、州政府和全州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得益于省民政厅对我们民族地区民政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特别是基层民政部门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支持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荣誉感,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同时,全州民政系统认真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坚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工作理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依法办事、勤政为民,实实在在地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位困难群众的手中。

行走乡村28年给困难群众送温暖

省民政系统先进个人徐华彬谈民政工作

徐华彬,50岁,从事民政工作28年。28年来,她用脚步丈量新场乡的村村组组。28年的坚守与执著,徐华彬在平凡的岗位上,以朴实的言行,对困难群众和残疾人的事业满腔热忱。她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默默影响、感动着她身边的同事,为广大困难群众带来更多阳光般的温暖和希望。她是人们的老大姐。

今天,她仍然在路上……

民政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问:不少干部群众说,民政工作心细如发,你是怎么看呢?

答:我在乡上工作多年,参加了很多方方面面的工作,其实主要就是民政工作,只是因为民政工作涉及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婚姻登记,低保申请、大病救助、拥军优属,包括殡葬这些都是民政的内容。

截至去年底,民政上享受国家拨款、优抚、优待金、五保户生活补助、救灾救济和医疗救助共2万余人次,资金800多万元,其中优抚266人,100多万元,五保户生活补助款335人,100多万元,各类低保2000多人次,救济困难群众1000多户,3000余人次。

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问:这么多年干民政工作,有哪些印象深刻的?

答:挺多的,看到大家有困难,我真希望多帮帮忙。比如,最近我刚刚送一个老人做完白内障手术,我看到他重见光明的表情,我就很难忘

这是“光明工程”,我和大家挨街串巷,了解残疾人状况,发现一例做一例,成熟一例做一例,查出白内障患者62人,实施手术56例,手术后脱盲率100%。

还比如,每到过年过节,乡党委、政府、残联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走访慰问残疾人活动,为他们解决了生病、生活上的困难,每年至少要走访几百人。

科技扶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问:为给大家一点帮助,一种方法是利用现有政策,我听说您还组织成立了助残扶贫领导小组?

答:我知道科学技术对一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我希望大家除了享受国家政策,也能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对残疾或者贫困户来说,如果能有人或者组织支持他们,我相信他们也一样能做到。

我们的新场乡助残扶贫领导小组经常邀请畜牧、农业、水产等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为残疾人进行养殖业、种植业等技术培训。区残联每年的就业培训会上,我们参加人员1380人次。

我们制定过2006年至2010年残疾人扶贫五年规划,列入扶贫的残疾人1800名,占全乡残疾人76%,脱贫1608人,占计划扶贫人数的88%。

我希望以点推面,抓好重点户、重点社、重点村,推动全乡残疾人扶贫工作,目前主要抓了养殖业内的养猪、养鱼、养羊,种植业内的红衣花生、海椒、梨树等项目,投入扶贫资金72万元,肥料86吨。

因为“5·12”汶川特大地震,我们受过一些影响。部分残疾人选择外出务工。我帮忙联系将近500名残疾人外出打工。还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案件42件,挽回他们的经济损失达37.8万元。

新闻推荐

吴齐记者何勤华时凉山州公安消防支队与州一

本报讯(吴齐记者何勤华)8月2日13时,凉山州公安消防支队与州一医院长安分院举行以扑灭初期火灾及应急疏散病员为主要内容的消防应急救援演练。演练中,医院迅速启动消防灭火疏散应急预案,切断急诊科全部...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四川民政的人和事全省民政系统和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民)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