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宋明
如今,在凉山州的歌坛上,活跃着一位藏族青年歌手次尔扎西。他在2011年四川电视台举行的中国藏歌会上获优秀歌手称号,被评委阎肃称作“酒歌王子”,由此名声远扬。尽管他从“马脚子”成为了一位职业歌手,但有时在舞台上他还有赶马时面对大山与森林唱歌的感觉。
8年马帮生涯 只要有歌声就快乐
出生在木里瓦厂区宁朗乡的次尔扎西,幼年丧父,母亲带着他和两个弟弟生活艰难。在舅舅和叔叔的帮扶下,12岁起他拿起马鞭,成为当地马帮中的小“马脚子”。
那时,扎西的家乡不通公路,马帮的活儿是从宁朗乡到瓦厂区往返驮货物。宁朗乡距瓦厂区105公里,马帮要走3天半,一个来回是7天。
15岁时他已能独自赶马帮,有时还带着别人赶马帮。路上有多少艰险,扎西都记不清了。山高路陡,许多次骡子摔下悬崖;山路上齐胸深的雪淹没了路,他凭直觉而行,好多次骡马掉进坑里。路上少有人家,晚上“马脚子”们常在杉树下面围火而坐,难以入眠。晚上常有狼在周围活动,狼嚎声声,每逢这时,扎西便以高过狼嚎的声音“哎格格”回应。尽管心里发虚,但马帮祖辈教的防狼招儿很管用,狼听到更雄壮的声音便不敢招惹开溜了。
当他20岁时,家乡公路通了,当地马帮骤减,他才没有再走那条险途。
8年的“马脚子”生涯,扎西一路上靠歌声打发寂寞,每每与不相识的马帮相遇,他总是用歌声唱道:“那边的朋友,你是哪里的马帮?”马脚子常年离开父母和妻儿,因此一般马脚子的歌声都是悲伤忧郁的,总是充满无尽的思念,可是年少的扎西歌声总是充满乐观和坚强,因为“再苦再累,只要有歌声我就快乐。”
进县城办身份证 结果走上舞台
2008年,扎西走了3天的路、乘了一天车,赶到县城办身份证,正逢县里招“三下乡”演员,他就去报名参加培训,从此便到各乡镇进行文艺演出。
2010年8月,他参加凉山国际火把节演出被州歌舞团领导发现,便考入凉山州歌舞团成为专业演员。在州歌舞团老师的指点下,他的演唱风格也显现出来——浑厚、高亢,充满激情。
在扎西的家乡,人们至今在劳动时总要唱歌,无论夯墙还是背泥巴,无论是栽秧还是打谷子,无论是打猪草还是背柴火,嘴里都是或高或低的歌声。扎西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如今,他唱起当地马帮民歌,翻译出来像诗又像画:“我牵着马儿走在路上,眼前是一片金灿灿,那不是金色的阳光就是金色的故乡。我到了金色的故乡,看见金色的格桑花和美丽善良的卓玛……”
目前,扎西正在制作个人演唱专辑《走进香巴拉木里锅庄》。站在木里大山外的舞台上,扎西总忘不了用歌声推介家乡:“木里的山好水好,希望你们来做客……”
次尔扎西如今已是一名职业歌手。
赵晓进 摄
新闻推荐
增长1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报讯(记者邹渠)据省委农工委、省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消息,今年上半年,四川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4298.47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31.08元,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