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化厅促进特色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新的增长点
2012年西博会,四川文化产业攀上高峰。
9月28日,藏羌彝文化产业高峰论坛在西博会期间举行。这也标志着,历时两年的理论研究和实地考察,四川文化产业的又一闪亮增长点——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终于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开始展现出强大的辐射作用。
目前,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已规划重大文化产业项目42个,项目投资总额达88.24亿元人民币,涉及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多个文化产业门类,基本形成了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产业布局。
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郑晓幸表示,要将四川区域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后发优势,全力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发展破题升级,努力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区域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A
响应“一核四带”战略 科学谋划区域发展定位
高峰之高,首先在于其基础之高。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富集地,四川是我国唯一一个全部包含藏、羌、彝三个民族聚集区的省份,核心和枢纽的位置十分重要。
文化资源富集的四川不仅具有多项世界级和国家级文化遗产项目,还有遍布城乡的传统节庆、宗教文化活动,以及丰富的民族歌舞和民俗风情资源,具备了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雄厚基础。
守着聚宝盆,如何将资源变产业?省委、省政府一直对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保持高度重视。2011年,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发布《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把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作为“一核四带”的重要内容进行统筹规划,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保证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在今年发布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中,省政府进一步明确四川省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四川省文化厅积极响应,从2011年就启动了“四川省藏羌彝文化走廊文化资源调查”工作,对全省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的重点文化企业和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进行系统摸底,对其情况进行了彻底的勘察和统计,为其下一步的规划发展探寻良好的基础。
为使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能够良性发展、健康运转,四川省文化厅还整合国内和省内文化产业方面的专家,加强对藏羌彝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确保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得到理论上的良性支持。与此同时,省文化厅还依托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产业司重点课题等,组织文化产业权威专家对甘孜、阿坝等区域进行专题调研。
这些调研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的理论研究,以及今后项目合理布局、共享合作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为跨区域共同推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建设,准备了充分的预案。
B
发挥两个积极性 双向结合促进产业聚集
有了详实的基础资料和实施预案,并不意味着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建设一定能够顺畅运行。
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打造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显示它的巨大潜力?省文化厅因地制宜,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前进,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
一方面,省文化厅注重同当地政府的合作,将文化工作列入当地政府的日常工作计划,使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多方面的努力下,阿坝州已将文化产业发展和藏羌文化走廊建设纳入州政府对县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还下发了《关于加强藏羌文化走廊建筑风貌控制意见的通知》;甘孜州制定了《甘孜州民族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发布了《关于加快全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凉山州大力实施民族文化强州战略,着重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民族文化产业,推动优势民族文化资源向民族文化资本转变。
在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指导下,在省文化厅的努力下,文化产业已经日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开始成为政府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无形中使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成为了推动民族文化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新型的产业经济类型,文化产业需要更加突出文化引领和文化支撑作用。在打造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过程中,省文化厅还十分重视将当地文化同产业发展相结合,依托各地特色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复合优势,以民族文化为特色,打造出了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阿坝州把藏羌走廊文化产业建设与加强藏羌风貌塑造和建筑容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出了一批藏羌特色浓郁的文化旅游乡镇和村寨;甘孜州积极构建以康定情歌文化园区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康东多元文化、康北格萨尔文化、康南香格里拉文化三大产业区的“一园三区”文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凉山州已基本形成以州府西昌为核心,以凉山文广传媒公司为龙头,全区域文化产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
C
营造良好生态 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
成绩斐然,省文化厅却仍清醒地注视着眼前的困难:观念和理论滞后、文化产业基础薄弱、文化产业要素发育不良,文化产业人才缺乏……
带着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郑晓幸表示,如何以全新的视野,创新的思路,立足西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深入研究探索西部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许多不适宜、不协调问题,是摆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各省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产业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面对这些困难和重大课题,四川省文化系统立足未来,整合各方资源,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理论不足,发展没有理论指导,就着重加强与兄弟省区合作,向发展比较好的兄弟省份取经,学习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文化产业基础不扎实,就在做好理论研究和完善机制的基础上,以点上项目为支撑,围绕项目规划、聚集、推广、展示、宣介、招商等方面下功夫,发展各种文化产业要素;文化产业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就同各大高校联动,请文化产业的专家学者来实地考察,提出发展的意见,在重大问题上做出专业的规划;同时着力提升区域文化产业开发和管理水平,打造一批区域文化产业品牌项目,打造四川独特的文化产业聚集地。
不断地尝试和摸索不但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也赢得了一片光明的未来:创新建设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引领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了民族文化产业品牌。
将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一定会对加快藏羌彝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将创造性地把民族地区优秀文化成果转化为先进文化生产力。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方兴未艾,前途似锦。
□黄里图片除署名外由文化厅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莉徐登林王云)9月27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投资说明暨产业推介会”在蓉举行,现场签约50项,加上参加集中签约的26个项目,凉山在本届西博会上共签约76个项目,总投资717.646亿元。常务副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