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组数据:“十一五”期间,凉山州接待游客数6273.6万人次,年均增长49.38%;旅游总收入累计实现215.63亿元,年均增长40.75%。
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已由2005年的5.64亿元增加至 2010年的 33.66亿元,是2005年的5.97倍。
今年数据再次被刷新,仅今年火把节7天假日期间,凉山州共接待游客251.67万人次,接待自驾车71625辆;实现旅游收入47465.35万元,同比增长37.45%。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凉山州60年围绕打造百亿级旅游产业集群、把凉山建成中国西部最佳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建设四川旅游发展次中心的目标,凉山州不断演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完善凉山州旅游产品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舞起第三产业龙头的嬗变传奇。
从无到有
旅游产品体系日益完善
9月13日,离国庆还有些日子,在汶川工作的史女士已经计划来西昌旅游,正在打电话开始预订酒店。“早就想来,但如果要把这些景区都玩遍的话,就至少需要五六天的时间。”史女士说。
来一趟凉山,一定要把所有景区玩个遍,是不少游客来凉山旅游的想法。有 “休闲度假胜地、御寒避暑天堂”之称的邛海泸山景区;有“东方女儿国”之称的泸沽湖景区;有“螺髻天生、峨眉淡抹”之誉的螺髻山景区……这些来凉山旅游的必往之处。
然而,时间倒回到上世纪90年代,凉山州的旅游还是一片空白。尽管有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可惜这些都“养在深闺人未识”。1993年5月,州委、州政府考察螺髻山,拉开了凉山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的序幕,凉山开始一步步打造旅游景区。
雅西高速贯通
旅游交通瓶颈被打破
4月28日,雅西高速全线贯通。5月26日,网友“王子”就和朋友开车到西昌来了。“从前大学有西昌的同学,听他们说坐火车到成都很远,就从未想过要到西昌来。”网友“王子”说,雅西高速贯通后,去西昌看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于是就有了到西昌一行。
成都到凉山的公路(108国道和部分高速公路)为540公里,要翻越托乌山和泥巴山两座大山,雨雪天经常是冰雪路面,塌方和断道经常造成堵车,铁路几乎成了到凉山旅游唯一的通道。
雅西高速全线建成通车后,成都到西昌420公里,5小时可达,进入凉山不再长途跋涉,这无疑从心理上拉近了凉山和外界的距离,使得来凉山旅游从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除雅西高速之外,目前成昆铁路纵贯南北,每天2对旅客列车往返成都,8对旅客列车往返北京、重庆、昆明、西安、攀枝花;西昌青山机场已扩建成西南一流支线机场,西昌至成都往返航班每天5对以上,至北京、深圳每天往返1班,至重庆每周4班,即将开通至昆明、上海、西安、广州的“空中走廊”,以西昌为核心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正加快形成。
农民变身农家乐店主
旅游舞起第三产业龙头
8月12日,火把节期间。冕宁复兴镇建设的“李家大院”借着这个节日再次火了一把。“客人一天有二十几桌,比开始好多了。”主人李燕说,4月22日,李家大院正式开张,她也从农民变身为农家乐服务人员。旅游催生了一个又一个农家乐。
不止于此,凉山州现有星级饭店18家,在建五星级2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4家;有旅行社37家、旅行社分社19家;旅游汽车客运公司3家。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不断增强,相关行业营业收入逐年增加,充分发挥了“多赢效应”。“十一五”期间,全州涉旅公路营业收入为210637.62万元,年均增长25.77%;餐饮为351170.05万元,年均增长40.11%;娱乐为123737.42万元,年均增长45.58%;商场为644329.89万元,年均增长36.97%。到“十一五”末,凉山州旅游从业人员达52000人,间接从业人员达20.8万人,旅游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6.5%以上。
新闻推荐
中央有关部门祝贺团在凉山州开展慰问活动本报讯(记者钟美兰)9月23日,凉山州60周年华诞,以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为团长的中央有关部门祝贺团,前往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和四川烟草有限责任公司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