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凉山仅有6户工业企业,现代工业基本是空白,在上个世纪发展相当缓慢。进入新世纪后,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推进“工业强州”战略的带动下,工业经济进入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
2011年,全州工业增加值达到41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50年增长1880倍,年均增长13.6%,其中2000-2011年年均增长23.7%。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52年的5.8%上升到2011年的41.2%,提高35.4个百分点,实现了向主导产业的跨越。
目前,凉山初步建成以水电、钢铁、铜银、铅锌、稀土、水泥、磷化工、烟草等优势产业为支柱,西昌钒钛、成凉合作、会理力马河、雷波磷化工等工业园区为核心,攀钢西昌钒钛基地、会理昆鹏铜业、西昌烟厂、雷波洋丰、江铜稀土、西昌电力、豪吉食品集团等一批优势企业为骨干的现代工业体系。
工业主导经济发展的格局基
本形成
凉山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钒钛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大力实施优势资源开发与保护战略,构建起了水电、钒钛、稀土、铜镍、铅锌、钢铁、水泥、磷化工和以烟草为重点的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9大优势产业为代表的工业产业体系。
数据显示,凉山全部工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2190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411.9亿元,近5年来工业年均增长27.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94.4亿元,近5年来年均增长31.6%。今年上半年,凉山州全部工业增加值达220.9亿元,增长17.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0.8亿元,增长19.1%,增速居全省第三;全州规模以上企业达381户,同比新增20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3.7亿元、增长34%,实现利税总额67.1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全州共有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15个,产业集中度达58%,其中西昌钒钛产业园、成都凉山工业园、会理有色产业园被列入全省100亿元级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
此外,深溪沟、瀑布沟、官地等巨型大型水电站和德昌风电一期工程等一批清洁能源项目投产发电,攀钢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会理昆鹏10万吨阳极铜、西昌烟厂整体技改、雷波施可丰100万吨磷化工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溪洛渡、锦屏水电站建设和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前期工作,以及安宁河谷风电场二三期工程进展加快,冕宁稀土资源整合开发利用、攀钢西昌钢钒210万吨冷轧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有序推进,为全州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建设八大产业基地
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凉山将重点发展“6+4”产业,即:以水电、钒钛钢、铜、铅锌、稀土、烟草为优势资源产业,以轻工食品生物医药、化工、建材、新能源为潜力资源产业,建设八大产业基地,即:全国水电产业基地、现代化钒钛钢铁生产基地、四川有色金属材料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稀土轻材料生产基地、四川化工产业基地、全国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四川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四川新能源产业发展基地。
未来几年,凉山将着力打造千亿元级水电产业集群、千亿元级矿冶产业集群、百亿元级化工产业集群、百亿元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10亿元级机械制造产业集群、10亿元级建材产业集群,推动凉山工业经济总量跃居全省前列,到2015年,力争全州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8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1044亿元,年均增长29%以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云)鲜花簇拥的西昌城处处张灯结彩,洋溢着欢乐祥和、热烈喜庆的节日气氛。金秋9月,全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凉山州迎来建州60年诞辰。记者9月21日从凉山州州庆办公室获悉,庆祝凉山彝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