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结束,经过假日里疯狂的聚会、吃喝、玩乐后,不少人在回到正常工作生活时就会出现浑身乏力、嗜睡、失眠、精力不集中、厌食、恐惧、孤独、烦躁的情况,这些统称“节后综合征”。
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如何应对节后综合证?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宜素少荤,多喝汤粥
每次假期过后,特别是春节黄金周,人们都会感觉疲劳,失眠、厌食等症状,这些都是节后综合症的表现。“节后综合症”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身体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不需要药物治疗但是也需要我们做出一些调整。
春节期间少不了各种大鱼大肉的聚餐,这些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会使肠胃负荷加重,消化不良,出现异常的饱胀感、食欲减退,严重的甚至伴有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等症状。节后一定要让自己的肠胃好好地休息一下,控制饮食,养胃清肠。
首先要素多荤少,炒菜宜选用花生油、大豆油、橄榄油等植物油,或选择清蒸、白灼等做法,少用油炸油煎食品,多吃绿叶蔬菜再有可多吃菌类,如银耳、蘑菇、香菇等。此外应多喝粥和汤水,比如玉米粥、小米粥、银耳粥等,这些汤汤水水都具有良好的“清火”作用,可以加快胃肠道的新陈代谢,减轻大量肉类食物、饮料和酒对肝脏的危害。还可以配合喝绿茶来清除胃肠道的油腻也是很有效的,也可以买点金银花、菊花泡水喝,不但清香可口,还能去火生津,使胃肠道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适当运动,作息规律
春节后要逐渐的恢复运动,因为运动对增强消化系统功能有非常好的作用,它能够加强胃肠道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加强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记者调查发现运动对节后综合证有很好的作用还能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的作用。
不过对于运动量大家切不可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可以选择慢跑、快走、仰卧起坐等运动方式,持之以恒。再有,作息规律也十分重要,睡眠也是影响消化功能的,如果睡眠不足,肠道也会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睡眠不好,作息不规律,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就会发生紊乱,从而影响植物神经调节下的胃肠的工作,造成消化吸收障碍。补充睡眠对于我们的胃肠也是一剂最好的“补药”。
顺其自然,不要有压力
相对于上班、上学来说,很多人假期时的作息非常不规律。节后又很难快速适应,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应该尽量早睡早起,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午休。如果晚上难以入睡,洗个热水澡会有助于睡眠。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护师杨琼莲告诉记者,与此同时,不要给自己心理压力,这是身体的一种自然表现,应该顺应自己让身体慢慢做出调整。一般情况下2-7天就能恢复到工作状态,还可采取心理暗示法,告诉自己春节假期已经结束,静心思考一下未来的工作安排,把心态调整到正常的工作状态。听听轻音乐,利用沉思、遐想、自我放松等方式,或者做一些瑜伽等有氧运动,让自己绷紧的身心都缓慢下来。
在春节后期要尽量保持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但切忌为了补觉而提前上床,这样可能会导致对睡眠过于专注,反而加重睡眠障碍,尽量等到平时入睡时间有困意时再上床。其次,也可采取轻轻按摩头部、外出散步闲逛或做其他小事分分心、听听音乐等方式,这些都可以缓解大脑的疲乏状态,改善头昏脑胀、失眠多梦等。
对于旅行后心理上兴奋、疲乏交错的状态,杨医生说,可以采用想象放松法,即选择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坐在或躺在一个美丽的地方,暗示自己逐渐放松,让整个身体感到舒服,配上几次深呼吸,感到精力已注入自己的身体,逐渐就会觉得神清气爽,症状会逐步消失。总之一定不要给自己压力,调节心态,顺其自然,轻松上班,保持轻松自然的心态。
本报记者 周霞
新闻推荐
本报讯长期以来,凉山州多措并举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拓宽补充渠道。适当放宽11个国家贫困县教师引进条件,规定35周岁以下具有国民教育大专及以上学历和取得相应教师资格人员,可公开考...
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