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凉山州总工会结合凉山实际,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协助州委、州政府开展工作,认真做好宣传引领和思想扶持,通过援建学校、帮助贫困学生、提升职工素质等活动的开展,为贫困地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不断为凉山打好打赢脱贫攻坚和实现跨越发展献计出力。
凝聚社会之力 广掘希望之源
凉山州总工会经过长期的调研,明晰了凉山目前仍然是我国的极度贫困地区,贫困的根本原因是群众思想落后、知识匮乏,深刻领会到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含义,充分认识到扶贫必须要先扶智。为了让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斩断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州总工会领导认真谋划积极争取,全方位拓宽募资渠道,凝聚社会力量,在省总工会的关心和支持下,牵线爱心企业,得到了关注凉山教育的雅砻江流域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路桥集团、四川省电力公司、四川省移动公司4家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先后筹集教育捐资580余万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为将好事做好、做实,州、县(市)工会领导深入到每一所学校进行实地调研,摸清实情。经过充分权衡和反复比较,将募集到的580万元爱心资金分配到10县(市)的14所边远山区学校。在确定每所学校的具体建设项目时,根据14所学校最迫切的需要,精准落实到了教学楼、食堂、浴室、厕所等项目。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州、县总工会全程监督质量,确保这些爱心项目都建成优质工程。5年来完成了14所学校43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食堂、浴室、厕所等项目的建设,使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设施设备基本满足生活需要,改善近6000名师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树立了努力学习、战胜贫困的信心,点燃了孩子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希望。
统筹各级之力 筑牢希望之基
金秋助学,是凉山州工会系统开展的帮助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圆梦的又一希望工程。为解决贫困大学生及其家庭的燃眉之急,使贫困学生顺利进入大学,完成学业,作出积极贡献。凉山州总工会始终按照“调查摸底、规范建档、推荐审核、实施救助、记录归档”的工作原则,对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收入、父母就业、学生学习等情况做到提前了解、掌握底数,对救助资金做到专项资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自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以来,共统筹各级助学资金900余万元,帮助了4500余名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圆了大学梦。金秋助学圆梦行动4500余次的救助代表着4500余份爱心,将4500余颗希望种子播种在这4500余个大学生的心中,为凉山的发展储备了不可估计的力量。
整合多方之力 共展希望之翅
今年3月,凉山州首批农民工定向务工人员启程赶赴广东省佛山市,这意味着凉山州朝年度培训9万人、劳务输出6万人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作为凉山州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一的州总工会,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的要求,结合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文化水平不高、劳动技能水平低下、少数民族不通汉语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到劳动技能提升培训中来,从语言交流、劳动技能等多方面开展培训,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劳动技能水平,让他们身有一技之长,能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比原来更高的劳动报酬,提高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在把好“培训关”的同时,协助州委、州政府当好“联络员”,积极联系协调劳动力需求较大的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定向劳务输出,帮助农民工快速实现就业。这样既解决了佛山市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凉山农民工实现就业、发展增收的难题,实现了互利共赢。通过政府引导,最大程度地避免非法劳务中介损害农民工的利益,规范劳务市场,根据农民工自身掌握技能情况筛选符合他们的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地达到人岗相适,保障农民工实现稳定就业。贫困人口能够实现稳定就业,给每个农民工家庭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也为凉山实现跨越发展放飞了希望。
邹玉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凉山州烟叶生产工作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烟叶标准化生产实效”考评。考评组认为,凉山州烟叶工作聚焦卷...
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