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际交流学院A1年级 于亦琦
凉山,我又来了。
3年前,我跟随行走于凉山10年的一群志愿者来到这里。以后的每年,尽管辗转、尽管不易,我都会来这里。因为,记忆中的这山、这水、这里淳朴的笑脸,总让我这个在四川长大的孩子升起奔走的梦想。
只是,今年的凉山,今年的你,却有如此多的故事,让今年的滋味与往不同。
群山如黛,起起伏伏,屏蔽了嘈杂喧哗。
雨过初晴,空气里弥漫着丝丝清新和凉爽,雨靴走在泥巴里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田野里的青菜整齐又乖巧地探着脑袋,等待着收割的日子。
田埂间,劳作的妇女背着大大的竹筐,远远看去,鲜艳的服饰和青草相映成趣。
四周静谧无声,只有远处传来似有似无的一些声音,或许那是清风在流动,或者是青草在窸窣抖动。
车在崎岖蜿蜒的路上慢慢摇晃着,我跟着志愿者和村小老师去家访获得奖学金的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老师非常热情,一边感慨着山路比几年前修得更好了,一边笑眯眯地说:“谢谢你们的奖学金哦,娃娃们都很高兴收到奖学金哦。”
路边一排排房子整整齐齐,有着鲜艳的屋檐,亮堂的屋子。“好像3年前没有?”
老师说,这大都是两年间从山上迁下来的人家,男孩的家也在其中,只是陈设简单。
男孩个子不高,有一双倔强又亮晶晶的眼睛,14岁。他的爸爸、妈妈都在外打工,只有他和两个年幼的弟弟、妹妹住在一起。
“你想爸爸、妈妈吗?”我轻声问。
“我和弟弟、妹妹都想他们。不过我不许弟弟、妹妹说想爸爸、妈妈,要不然大家都会哭。”
慢慢地,男孩的话柔和开心起来:“我要好好读书,好好拿钱(获得奖学金)。我可以拿钱给弟弟、妹妹买吃的,他们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我家原来的房子在山上,很冷,去学校很远,今年我们搬下山了。这是分给我们的房子,爸爸、妈妈很快就要回来了。”
“我喜欢读书,将来要当医生。”男孩难掩自豪地展示了一本《吴阿姨讲历史故事》。
“喜欢读书啊?”我和老师都笑了,“姐姐给你们寄书过来!”
看着那双倔强的眼睛,我心激荡。学习也许不易,尤其对一个14岁才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但愿爸爸、妈妈早点回家,但愿你一直有这样干净的眼睛。
从男孩家出来,我们进了女孩家的围合院子。
屋子有点黑暗,但干净整洁,羊圈修在住房的另外一侧,院子里堆着一些土豆。
房子里有两间大屋,被女主人收拾得干干净净。其中一间屋子有一张大床,床前烧着火,熬着热滚滚的羊肉汤。
老师笑眯眯地用彝语说了几句,我们才知道,小妹妹家里用羊肉汤来招待我们这几个贵客。无功不受禄,我连连觉得惭愧。
女孩的妈妈是个美丽的女子,面容姣好,颇善言辞:“我们做爸爸、妈妈的想了想,不出去打工,一家人要在一起。大人在凉山好好干活,日子也能过,不一定非要出去。”
妈妈指着两个闺女说:“女孩子也要读书才有出息,我想让女儿和你们一样也有出息。你们自己干得好,还想到我们。现在想帮助我们的外面人,真的多哦。”
妈妈开心笑着,张罗着我们喝汤。就着一个大大的荞麦馒头,一人一勺地喝着汤。
女孩家3岁的弟弟抱着一块羊肉,在我们四周跑来跑去,一会去奶奶身上转一圈,一会又到妈妈那里。
一家之主的爸爸在一旁听着妈妈唠叨,心满意足;女孩依靠着屋门,羞涩地看着妈妈,又望望我们。
走时,他们一直把我们送到大门口。微凉的风徐徐而来,天色渐暗,山坡上的那个小院子在深蓝色的天际下渐渐遥远。
小女孩一家和男孩充满憧憬的眼神告诉我,一切都在改变。也许这改变缓慢前来,来之不易,但终究在蹒跚着迈步前行。
所有的力量在这块土地汇集,一切都会有改变的一天,不是么?
新闻推荐
近日,为预防连续强降雨可能诱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州安监局精心组织,周...
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