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帮助凉山州幼儿在学前阶段过好国家通用语言关,从源头上打破“贫困积累循环效应”,切实发挥国家通用语言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作用。凉山州加大教育脱贫攻坚力度,着力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狠抓目标任务。今年6月启动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行动,制定《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按照“先行试点、总结优化、全面推广”实施步骤,从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11个深度贫困县的农村以及安宁河谷6县(市)的民族乡镇“一村一幼”幼教点实施,确保3—6岁学龄前儿童在进入义务教育前基本具备国家通用语言的沟通能力,能熟练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对话交流,达到幼儿普通话达标标准。
落实资金筹集。依托国家层面在凉山州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试点契机,结合佛凉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采取“教育扶贫基金投入一点、广东佛山帮扶一点、各县(市)整合一点”“三个一点”方式,按照1:1:1的比例筹集资金,全力保障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经费投入。目前,已到位资金1720万元、占概算投入资金的33.3%。
抓实辅导员培训。利用暑假等时间,以县为单位开展辅导员综合业务能力集中培训或轮训,根据教学实际,利用周末、节假日开展针对性分散培训;结合阶段性教学效果评估定期组织集中提高培训或轮训。目前,已累计培训辅导员6500余人,占计划任务的84%。培训包括培训基于普通话教学的说课备课训练,幼教点管理制度和规范、简易手工(游戏)课程设置、艺体课程基础教学等多项内容。
(周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平)9月12日,以“说好普通话,迈进新时代”为主题的全国第21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在西昌启动,启动仪式...
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凉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