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演奏员协奏经典曲目。
欧洲音乐史上,戏剧音乐占有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十九世纪浪漫乐派的作曲家常常从芭蕾、戏剧、歌剧以及文学作品中取材,写成标题性的交响组曲,例如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包括将于本期音乐会演出的比才的《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等,都是这种富有戏剧性的交响组曲的佳作。这里的戏剧,特指话剧,作曲家因成功为话剧创作音乐,而让戏剧以音乐的方式活着,过去为之谱曲的戏剧今天都不再演了,但优秀经典的音乐,却从未在舞台上消失过,散发着经久不衰的余香。
《费德尔》
歌剧《费德尔》序曲(法)马斯涅,此歌剧写于1876年。是马斯涅第一次创作歌剧。这部歌剧当时只演出十一场就停止了,因此歌剧本身创作并不成功。但其中的序曲是一首动听的管弦乐作品。音乐具有很好的乐队效果及动人的主题。使之成为了脱离歌剧而独立演出的交响乐作品。序曲采用了戏剧性的奏鸣曲式而成。音乐中沉重的引子中出现了由木管乐器演奏的哀怨的主题。主部主题充满活力,使得音乐一路狂飙。此后稍作停顿后出现的副部主题温文尔雅,饱含浪漫气息。整个序曲由此在两个主题中展开,最后结束在凝重的引子音乐中。犹如命运般无法改变的宿命。
《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
《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op1043(德)巴赫,此曲是知名度很高的双小提琴协奏曲。创作1717-1723年间。是巴洛克对位法技巧音乐的代表作。此曲对后世双小提琴协奏曲体裁影响深远。
这首作品中两把小提琴交替上位,宛如对手戏,层次分明,乐理视觉感极好,其手法重在突出主奏的演奏技巧和伴奏的华丽装饰音,第一第二小提琴随着乐曲演进轮换主奏位,深刻体现了巴洛克音乐富于装饰的风格和富有数学美感的精致乐曲结构。
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Vivace),d小调,4/4拍子,以弦乐合奏的总奏开始,开头的主题先由第二小提琴呈示,自第五小节开始,才由第一小提琴模仿进入;
第二乐章:从容的最缓板(Largomanontroppo),F大调,12/8拍子,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乐章,演奏时间也最长,巧妙地发挥了小提琴歌谣性的优美旋律,由主奏小提琴开门见山地奏出,整个乐章中低音悠扬;
第三乐章:快板(Allegro),d小调,3/4拍子,气氛热烈而活泼,主奏群与合奏群巧妙地协调,掀起了作品的高潮,并在全体合奏中结束全曲。
由白俄罗斯演奏员巴-亚历山大、古-达丽亚担任小提琴演奏。
《后宫诱逃》
歌剧《后宫诱逃》序曲k.384(奥)莫扎特三幕喜剧《后宫诱逃》,斯泰法尼编剧,莫扎特谱曲,1782年7月16日在维也纳布尔格剧院首次公演,结果造成轰动。《后宫诱逃》序曲常被作为单曲在音乐会上演奏。这部歌剧的故事发生在十六世纪的土耳其。《后宫诱逃》序曲采用快-慢-快曲式结构。开始部分和结尾部分完全相同。“强”和“弱”快速地交替出现,而且配器中出现了莫扎特在其他乐队中很少或从未使用过的乐器,即短笛和诸如钹、三角铁和大鼓等打击乐器。强调异国风格的特点。此序曲在乐曲中间加入了一段慢性抒情音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独特的创意。
《酒神之舞》
酒神之舞选自《参孙与达丽娅》圣桑曲,其为三幕歌剧,主要剧情为:参孙是以色列的大力士,他领导着以色列人民与统治以色列的腓力斯人作战。腓力斯人在战场上无法取胜,便让女祭司达丽拉色诱参孙。参孙之所以拥有神力是因为他那乌黑茂密的头发,敌人剃去了他的头发,刺瞎了他的双眼,让他在地牢里推磨。一天,腓力斯人庆祝胜利举行宴会,将参孙拉出来取乐。参孙的头发长了出来,神力也有所恢复,他趁乱推倒大厅的石柱,大厅坍塌,参孙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首《酒神之舞》正是腓力斯人狂欢时演奏的。首先由双簧管奏出一段充满神秘色彩的旋律,将听众带到那个具有奇异风情的遥远国度,让人无限遐想。节奏逐渐加快,旋律更加活泼,生动地展现了腓力斯人狂欢时的热闹场面。音乐时而激昂,体现了腓力斯人骁勇善战、坚忍顽强的性格;时而舒缓,伴随着悠扬婉转的笛声,描绘出了腓力斯少女迷人的身材,楚楚动人的面庞,优美的舞姿。笛声、鼓声、琴声交织在一起,将乐曲推向了高潮,腓力斯人纵情狂欢,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这首舞曲具有浓郁的东方风味,这不仅体现了作曲家高超的作曲技法,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阿莱城姑娘》
《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法)比才,故事发生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阿莱城近郊的农村。二十岁的农村青年弗杰德里与自己母亲和老仆从过着平静的生活,他们养着一个患有痴症的弟弟。美丽的同城姑娘使弗杰德里陷人情网。但他听说牧场守卫人米特菲奥是她的情人,便陷于苦闷之中。在家人劝说下,弗杰德里与一个叫作维怀特的姑娘成婚。在圣·埃洛瓦节(12月I日)的婚礼上,维怀特的母亲与老仆人这一对过去的恋人见面了。同时又传来阿莱姑娘与情人私奔的消息。不可抑制的嫉妒与愤懑,使男主人公弗杰德里跳楼自杀。这时,奇迹出现了,他的弟弟恢复了理智。按当地说法,白痴可防家中不幸。剧情表现了这个迷信的传说:当不幸来临时,白痴的理智得到了恢复。
1.“田园曲”
一支气息宽广的抒情旋律,在管弦乐强有力的音响中透迄而出。像是原野上飘荡着教堂的钟声。接着木管组以五重奏形式,用牧歌般的情调复奏这一主题,迷人的田园风情盈溢而出。
中段出现一支富于舞曲性格的主题。在鼓声与弦乐伴奏下,长笛,单簧管,短笛和双簧管,先后奏出主题旋律。简朴的曲调在无形的音响中勾勒出法国乡村节日景象。
篇首的抒情旋律再现后,很快就融化到安宁的田园气氛中。木管带着泥土的馨香,唱完“牧歌”的最后一个音符。
2.“间奏曲”
深沉有力的间奏,为发展中的剧情划出了明显的幕间段落。间奏曲的首尾,曲调庄严凝重,配器浓淡交替,把剧中主人公弗杰德里投到痛苦的思索之中。
接着单簧管、萨克斯和圆号奏出哀愁的旋律,那忧郁的情调,悲怨的叹息,表达出主人公对阿莱城姑娘难以割舍的情思。主题旋律深挚的情感勉力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弗杰德里内心痛苦正在难以脱解之际,音乐达到激动的高潮。但男主人公在爱情上会作出怎样的选择?——深沉主题很快转为抒情旋律的娓娓陈述。为了全家的幸福,弗杰德里决定割断对阿莱城姑娘的爱恋,而娶维怀特为妻。
3.“小步舞曲”
在《阿莱城姑娘》配乐中,本无此曲。这是作曲家的歌剧《贝城一丽姝》第三幕中一段动听的音乐。自从它作为《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的乐段以来,再演此剧时,也把它作为一个前奏曲演奏。
这是一段由坚琴伴奏的长笛独奏曲。流畅的旋律,纤秀的风格,与比才的《阿莱城姑娘》的配乐极为神似。这段脍炙人口的著名乐曲片段。中段出现管弦乐队齐奏。丰满的音响与长笛独奏的轻盈段落形成轻与重、浓与淡的鲜明对比。
主题旋律再现时,加入萨克斯管,使色彩更加瑰丽。但“小步舞曲”仍以优美精妙的长笛独奏结束。
4.“法兰多尔舞曲”
法兰多尔是法国的民间舞曲。舞蹈者拉成长队,领舞者先作出多种动作,群舞随后模仿。这个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舞曲与“王爷进行曲”交织一起,构成一幅欢腾的节日图画。
新闻推荐
凉山州公安局组织2018年特邀监督员进警营活动 周述苏燕凌参加活动
本报讯9月12日,凉山州公安局组织开展特邀监督员进警营活动,让特邀监督员近距离了解公安工作,听取公安工作情况介绍并建...
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