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度“敬老月”,凝聚爱老情。10月是敬老月,凉山州老科技工作者组织文艺演出、书画作品展等活动展示老年人的风采,抒发他们爱党爱国、热爱生活的热情。近日,记者从凉山州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敬老月活动大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在凉山州老科协、西昌市老科协的基础上,凉山州组织建立了凉山州21年来第一个县级老科协——甘洛县老科协,而宁南、昭觉县老科协也正在筹建中,有望今年成立,全州老科协组织建设有了全新的突破。
与此同时,全州老科技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老科技工作者不服老,宣传科技、建言献策、著书立说、培训人才,努力发挥余热,要为实现“中国梦”出份力。
“银色人才”走基层
发挥“老”作用
州老科协农牧分会会员,今年在2013年的基础上,将第二批乌金猪种母猪投放到昭觉县普诗乡农户家中,并对他们进行了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帮助他们依靠科技脱贫致富。
州一医院分会举办科普大讲堂,老专家卢华林结合自己36年的临床经验,讲解糖尿病病因、症状与预防等知识,获得听众一致好评。
西昌学院教授徐品方,多次到宁南、昭觉、甘洛县乡中学开展《在学习数学中提高创新能力》的讲座,通过深入浅出、诙谐幽默的讲解,让数学变得有趣简单,让学生们喜欢上数学。
理事山正元,带领“山正元电影队”长期为山区群众放映电影,宣传禁毒和科技知识。
这一连串的事,只是凉山州老科技工作者今年以来各项工作的一个剪影。
目前,全州老科协有老科技工作者1700多人,最小年龄55岁,最大年龄95岁。虽然都已退休,但老科技工作者人老心不老,努力要将积累了半辈子的学识、技术、能力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为实现中国梦凉山篇
建言献策
在凉山州老科技工作者不断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同时,他们还从各自的专业特点出发,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凉山篇建言献策,就中小学教育现状、核工业的发展、大桥水库的引水等问题,向州委、州政府及各单位,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与此同时,今年凉山州老科协还成功引进美国科技教育协会(英文简称ESS)资金,在全州实施“认助凉山乡村教育项目”,第一批资助了凉山州昭觉、宁南、西昌三县市的10名高中、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部分生活费,让贫困学子能够更加安心于学习。
本报记者 王卫
新闻推荐
“没有医师资格证,在医院就没有单独行医资格,没有处方权,同时也决定了职称的评定,自身待遇也会受影响。如果长时间未取得医师资格证,在一些私人医院可能会有解聘的可能。”凉山州西昌市医院科教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