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的泸山飞播林。宋明 摄
耗时8年
出动200多架次飞机
造林面积66.5万亩
文/宋明
大规模飞播造林为保护一个城市
从1958年开始,国家投资1409万元,耗时整整8年,在西昌的东西河流域地区实施了飞机播种造林66.5万亩。飞播林形成规模后,成为全国成效最好的飞播林区之一。
凉山西昌是大规模飞播造林的示范点,飞播造林的成功实践,受到了国内外关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专家曾惊叹:“没见过这样大规模造林保护一座城市的,也没有见过如此伟大的造林成就。”
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西昌市,其城区内有两条穿城而过的河流,分别叫东河和西河,这两条河流经过的山坡上总是郁郁葱葱的松林,那松林看似普通,却不寻常,因为他们的种子是从1958年开始及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乘飞机而来,落地后生根发芽,形成了一片片密密匝匝的林区。 那时西昌城的人们经常看见飞机在城郊的山上飞来飞去,后来大家才知道原来那是飞机在“种树”。
试播成功后,西昌飞播林很快产生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飞播造林相比传统的造林,成本低,速度快,大大加快了荒山绿化步伐,这让四川省政府下大决心在西昌地区和凉山州内开展大面积飞播造林。东西河流域正式纳入林业生产计划,连年扩大飞播面积。从1958年开始,国家投资了1409万元,耗时整整8年,在东西河流经区域实施飞机播种造林66.5万亩。飞播林形成规模后,成为全国成效最好的飞播林区之一。
东西河飞播林区包围着西昌城区,包括西昌市的北、东、南三面,涵盖喜德县的鲁基乡、李子乡、红莫镇、西河乡、东河乡、北山乡;昭觉县的玄生坝乡、红星乡;西昌市的大箐乡、四合乡、大兴乡、川兴镇和泸山风景林区,以及与飞播林毗邻的海南乡、高枧乡、西郊乡、月华乡、兴胜乡、礼州镇、西宁镇、西乡乡、小庙乡在内的21个乡镇。
东西河飞播林区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改善西昌城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1966年,西昌北山径流测定,有林沟与无林沟比较,侵蚀基数减少78.8%—81.1%,洪峰基数减少24.9%—50.6%,径流系数减少7.2%-68.7%。1983年凉山州政协科技组织多学科专家考察后确认,洪期河水泥沙含量减少了80%以上。飞播林形成规模后,使雨季流经西昌市的洪水流量减少了三分之一,洪峰推迟了2小时以上,东西河流入邛海、安宁河的泥沙减少了50%,空气湿度增大14%,风速减小18%,历史上被冲毁的万亩良田得以恢复。
1996年版《西昌市志》记: 东西河飞播林区已成为西昌平原11个乡镇的绿色屏障,同23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对16万亩耕地起着密切的保护作用。
西昌是大规模飞播造林的示范点,西昌及凉山境内飞播造林的成功实践,受到了国内外关注。国家多次在西昌召开全国飞播造林现场会,总结推广经验,加快全国飞播造林速度。1963年,林业部组织广东、广西、内蒙古等省(区)林业厅、大兴安岭管理局、黑龙江管理局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民航总局等单位的专家参观东西河林区后,对凉山、西昌飞播造林的成功经验给予充分肯定。1965年,林业部在西昌举行川、滇、黔三省飞播造林工作会议,国内外一批批的专家、官员参观考察了东西河飞播林区。先后有奥地利、联邦德国、联合国教科文理事会、欧洲共同体等国家和组织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专家惊叹:“没见过这样大规模造林保护一座城市的,也没有见过像你们这样伟大的造林成就。”
飞播人的汗水没有白流, 东西河防护林获国家计委、林业部飞播造林推广奖,1979年获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下转A11版)
新闻推荐
夜幕降临,大部分市民回到家中,李邦俊却还行驶在路上。文/图本报记者侯丽芳〉〉〉西昌市公交公司20路车驾驶员李邦俊,作为一名有13年公交车驾龄的老师傅,车速却从来没有超过30码。安全在他心中是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