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新闻 西昌新闻 德昌新闻 会理新闻 会东新闻 宁南新闻 普格新闻 布拖新闻 金阳新闻 昭觉新闻 喜德新闻 冕宁新闻 越西新闻 甘洛新闻 美姑新闻 雷波新闻 盐源新闻 木里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凉山州 > 西昌新闻 > 正文

漫长而艰辛的飞播造林历史

来源:凉山城市新报 2015-09-28 17:15   https://www.yybnet.net/

飞播前的荒山。资料图1963年7月2日《人民日报》:“四川西昌、凉山地区的飞机播种造林成绩显著。根据半数地区的实地调查,两地飞机造林地区的有苗面积占播种面积的百分之七十。每亩有苗一百七十株以上的有二十六万多亩,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一九五九年播种长出的幼树,今年有些已高达二至三米。”西昌群众报记者李秀烈拍摄的西昌东西河飞播林新闻图片。1963年7月2日在人民日报刊发的西昌东西河飞播林消息。图由李秀烈家人提供

自清同治年间开始,西昌城内主要的东河、西河由于毁林开荒,烧山放牧,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西昌城从此雨季无宁日,经常被洪水和泥石流袭击。从1893年到1949年的56年间,发生大洪水泥石流等58次,死亡2400多人,毁田4万多亩,被淹10万余亩,毁房2000余间。 解放后的1955年,城区许多街道被冲,死247人。治理流经西昌城的这两条河的水土流失成了当时政府的一件大事。

以前的树木都是自然生长,后来国家重视造林后,也多是实施的人工造林。四川省林业厅造林局用飞机撒种籽的“飞播造林” 设想,可谓是大胆,却得到了省林业厅领导的批准。据说,飞播造林大致始于 20世纪30年代,中国在1956年首次试行于广东省吴川县,用于播种马尾松和台湾相思树,但播种云南松还没有先例。西昌实施云南松造林,当地的林业部门的理由是:冕宁县松林乡有人在荒山上撒播云南松种子造林成功,有关人员在西昌的荒山上进行云南松小穴浅播试验效果好。

据西昌“老林业人”蒲健元说,西昌专署建设科科长、西昌民盟负责人、康专林学系教授谢开明当年最先提出利用天然云南松在西昌造林,用飞机撒播,为此省林业厅派罗良彪、赵毅两位专家到西昌座谈,商量和探讨飞播事宜,才促成了西昌飞播的实施。

飞播造林现在虽然是我国的三大造林方式之一,但那个时候还处于探索阶段。其优点是速度快、工效高、成本低,能应用于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其他造林方法难以实行的边远山区和荒野。缺点是落种不均匀,形成的幼林常稀密不均,用种量过大。提出这种设想,不仅要大胆,还需要科学,必须经过许多研究和实验。

1958年9月11日,林业部门在西昌县小庙至礼州山区试播云南松6.68万亩。据蒲健元回忆,12-13日也进行了试播。这次试播的树种是云南松、马桑、蒙自桤。这次试播设备简陋,机腹开个播种孔,播时人工倒种,播区两端烧烟导航。播后观测,每亩有云南松幼苗200多株,但由于飞播季节太迟,幼苗扎根浅,进入冬季春旱季,就逐渐枯死了。

试播后的当月,四川省林业厅造林局与西昌地区、凉山州商定,由省厅投资,不仅在西昌县的东西河流域山地,还要在昭觉县开展飞播造林,正式列入1959年、1960年度生产计划。

1959年,林业部门在东西河中上游继续试播。播前由省营林调查队进行规划和作业设计,播期提前到雨季到来的六月上旬,飞机播种设备半自动化,施工作业组织严密,使用伊尔-14型飞机一架,6月11日至23日,飞行35架次,播种7.8万公斤,造林10.5万亩,这面积包含西昌县外面积。10月份观测,平均每亩有苗6621株,其中云南松2850株,成苗面积占播种面积的80%。西昌专署、凉山州人委为此颁布文件、布告,召开电话会议,建立护林联防组织,组建东西河飞播造林管理站,强化管理。播区实施封山育林,定点放牧、割草。经过一个冬春,幼苗生长健壮、稳定,飞播造林在国内首创成功。

1960-1962年,飞播人继续在东西河试播,这东西河包括西昌县及昭觉、喜德、普格毗连地区,加上泸山播区试播区共27.47万亩。试播做到适地、适树、适时,坚持保护。国家林业部工作组检查东西河飞播林区,有苗面积达到播种面积的65%一80%。比人工直播工效高100倍,每亩用种量0.75公斤,每亩成本1.7元。 1963年,东西河播区每亩用种量降至0.25公斤,每亩成本降至1.40元。此后相继于1965年、1970年、1971年进行试播,以补播为主。西昌县累计播种面积56.59万亩。

1959年从19种试播树种筛选出宜播树种云南松、思茅松、华山松和伴生树种蒙自桤、马桑子、马桑。其中华山松初生时可超过云南松,但用量大,发芽慢,鼠雀危害率比云南松高21%,云南松飞播后遇雨15天就可扎根成苗。成苗率为室内发芽率的60%-80%,三年保存率是成苗数的25%-34%,前三年根的生长率速度比茎大8-14倍,三年后地上部分转化为速生,能战胜干旱和杂草,为效果最好的树种。

1963年经工作人员检查后得知,西昌飞播有效面积为播种面积的74%-80.1%。 

上世纪70年代中期,飞播林进入抚育间伐阶段。 1974-1976年,大箐播区抚育3万亩,林木生长旺盛。同时生长小径材4500立方米。此后,间伐小径材量逐年增加,出现间伐抚育偏重于用材,而违背了防护林性质和以防护为主的方针。 1981年《四川省林业区划》提出“以用材为主,用材防护相结合”的方针;只定出材量指标,看重飞播林经济价值,忽视其防护功能,有关单位和个人争相砍伐,以至林线上升,林窗增多,林相破败。1985年1月,西昌市境六个播区有效面积占飞播总面积的66.7%,成效面积为飞播区总面积的45.6%,为有效面积的68.4%。1986年7月,全市保存飞播林面积17.67万亩, 占50.2%,活立木蓄积72万立方米,年平均生长量40.5立方米/亩。

管理飞播林的人员、机构和法律也是从无到有,1959年建立飞播造林管理机构后,1965年充实干部、工人等专职工作人员。1967年,设置半脱产护林员25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县分别颁发加强飞播区管理的布告、通知。1981年,成立林工商联合经营公司,部分飞播林由公司经营管理,林权划分后,飞播林中国由林部分委托区乡(镇)代管。1985年,凉山州飞播林区经营管理局成立后,对包括东、西河林场在内的凉山飞播林商品材基地实行规划设计、计划管理、投资建设、技术标准和产品销售“五统一”。 199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东西河飞机播种林区保护管理条例》颁布实施,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加强了对飞播林的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1958-1960年,我国先后有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四川、河南、黑龙江、北京等10个省(市、自治区)试播过很多树种。1961至1962年,在贵州、广西、广东等地飞播马尾松,浙江省飞播黑松,相继取得成效。70年代河北省在山区飞播油松、陕西省在陕北高原飞播沙打旺又获成功。到1983年,保存下来的飞播林面积约7000万亩,占全国造林保存面积的16%。

(下转A12版)

新闻推荐

雨季遇泥石流阻路,西昌至宁南乘客被换车 想到目的地,先交10元换车费

由于乘客抗议缴“换车费”,女票师与司机商量后保持了沉默。客车行至途中,道路遇阻,乘客需换乘车辆,换乘时到底该不该收“换车费”?近段时间以来,往返西昌和宁南之间的乘客,就被这样的问题困扰着。由于客...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漫长而艰辛的飞播造林历史)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