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海是大自然馈赠给凉山和世界的璞玉。
《后汉书》中说:“邛池南人以为邛河,纵广二十里,深百余丈,多大鱼……”
南朝梁代的李膺著《益州记》,其中,有邛都县下有一姥所饴之蛇为其报仇的故事。
七百多年前,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其游记《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碧水秀色,草茂鱼丰,珍珠硕大,美不胜收,其气候与恬静远胜地中海,真是东方之珠啊。”
10月9日,国家旅游局正式确定邛海度假区创建成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让承载了千年历史的邛海再度成为了世人的焦点。
每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实力,那么,邛海为什么能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呢?
交通区位优势突出
记者从西昌市邛海泸山景区管理局了解到,首先,位于西昌市的邛海度假区邻近成昆铁路、雅攀高速公路、108国道,已建立公路、铁路、航空多层次立体交通网络,相距10公里的西昌青山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福州、杭州、重庆、昆明、成都等9条国内航班。
气候舒适度一流
其次,西昌年均气温18℃,按照气候舒适指数计算,适合度假的时间长达6个月,适合旅游的时间长达10个月;年均日照2312.7小时,光热资源丰富,素有“阳光西昌”的美誉,度假气候优越,是养生养老度假的福地。
根据2014年人口统计,西昌市有百岁老人212人,90-99岁老人15090人,占总人口的2.31%;70岁以上老人107987人,占16.52%,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
生态环境绝佳
依托邛海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拥有34平方公里的高原湖泊及中国最大城市湿地,加上周围群山环绕,森林郁郁葱葱,植被覆盖率达到85%,一流的生态环境使得西昌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达到了11000个每立方厘米,空气质量达到GB3095一类标准;噪声质量达到GB3096-2008的0类标准限值;地表水质量达到GB3838-2002二类标准;无多发性不可规避的自然灾害。
西昌如此优越的度假环境条件,形成了与三亚、西双版纳比肩的全国三大避寒养生度假地。
度假区主题资源突出
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具有“高山湖泊湿地”和“彝韵民族文化”两大主题特色。
西昌利用5年时间,投入超过50亿元用于邛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改造和重建,退塘还湖2.84万平方米,湿地修复和生态重建面积4.46万平方米,形成了观鸟岛、梦里水乡、烟雨鹭洲、西波鹤影、梦寻花海、梦回田园六大湿地,造就了一流的高山滨湖湿地生态度假资源。
此外,凉山民族风情深厚浓郁,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是中国乃至世界性品牌资源,而西昌则是系统展示凉山彝族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窗口,邛海度假区域内拥有全球唯一的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中国彝族服饰展览馆、火把广场、凉山民族文化艺术中心、彝族诺苏艺术中心等彝族文化展示与体验场所。
非主题资源类型多样
邛海度假区的非主题资源类型包括“体育运动、特色文化、乡村休闲、特色商品、生态科普、健康养生”六大类。
每年,邛海度假区举办大型体育活动20余项,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邛海湿地国际自驾游、环邛海自行车赛、邛海龙舟赛、轮滑公开赛、国际体育模特大赛精彩纷呈;举办大型特色文化活动30余项,邛海开海节、邛海新春游园、海河灯会、邛海诗歌会、民俗活动大展演、舞龙大赛,以及国家级非遗项目——邛都洞经古乐别具风情;茅坡樱红、荷色生香、螺岭彝风、海门渔村等乡村旅游十八景独具魅力;南红玛瑙、彝族漆器、银饰、苦荞茶、四季水果吸引游客;邛海还拥有62种珍稀鸟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际鸟类红皮书》,邛海湿地展览馆、鸟类观测中心、天喜花卉博览园成为邛海生态科普体验基地;温泉、阳光、避寒避暑则是邛海的养老养生类资源。
度假区周边观光资源集聚
邛海度假区周围集聚了明清古城(距西昌5公里)、螺髻山(距西昌40公里)、卫星发射基地(距西昌60公里)、黄联土林(距西昌33公里)、灵山寺(距西昌72公里)、礼州古镇(距西昌25公里)等一批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形成了邛海度假区的观光休闲配套产品,丰富了度假的宽度和深度。
邛海度假区所在的西昌市,有2100多年历史,是南方丝绸之路重镇,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最美古城、中国生态名城、中国(西昌)国际旅游摄影创作基地、全国百强县、全国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诸多殊荣,并融合卫星城现代元素、彝族文化元素和高原湖泊生态元素建设多样性现代田园城市,为度假区提供了有力的配套保障与支撑,形成了景城一体互动发展的局面。
文/本报记者 王亚
图/本报记者 钟玉成
新闻推荐
央视派来的直升机在空中直播马拉松盛况。本报记者钟玉成摄11月8日,在国内外20858名运动员和跑步爱好者的参与下,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开跑。发令枪一响,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现场直播车、无线电监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