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③
④
⑥
⑤
⑦
①1940年夏,一批留日归来的礼州青年联合礼州各界人士,自筹资金,成立了礼州初级中学,此照片为1949年部分教师合影留念。
②马玉仙、侯宗灵夫妻和他们养育的女弃婴幸福的合影。
③抗战老英雄在几十年后的和平年代里再聚首。
④奶奶95岁了,这一家人全是奶奶带大的。
⑤“黑豆,我们的儿子,你知道吗,这可是我们的第一张全家福哦。”
⑥59张笑脸,59个希望,来自凉山州17个县市的59名孤儿,在西昌绿荫学校红丝带栋梁班共同学习、生活、成长、成才。
⑦五世同堂,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共116人,好不热闹。
文/蔡应律 图/活动组委会 提供
由西昌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体旅局、市文明办、市文联主办,市文化馆承办的“最美全家福”征集活动,于今年中秋欣然启动,向社会广泛征集相关图片,然后进行评选。这事儿比较有意思。
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家庭,重人伦,重亲情,重家教,重门风,重传承。虽属农耕文明,却重文化,所以会把“耕读传家”之匾,悬在宅门头上。家人团聚,隆而重之拍张全家福,珍而存之,时时翻看,则可视为国人“家庭观念重”的“规定性选择”。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好,人幸福,这日子才有滋味,才有过头,社会也才会好。
寻找月城“最美全家福”的意义,或许正在这里。
我能理解活动组织者的苦心。
人是群体性动物,生活在“社会”之中,有各自的人际“圈子”和“生活场”。“家庭”概念,扩而大之,不止是一个屋檐下的血亲关系,同事、同学、战友、好友、芳邻等各种“圈”,即人际关系中所有能够在精神上给人以归依感的温暖“堆堆”和社会团体,都算。这就很好。简单一个活动,可以增进家庭亲情、人间友谊和社会成员间的甜蜜感,真是何乐而不为。
名为群众文化活动,此类活动的特点是,广泛动员,重在参与,设奖门槛低而获奖面宽,几乎凡是参与者都可获得认可和鼓励。
活动评选,分两步走:先是网上投票,然后专家打分,各占一半权重。
蒙抬举,我本人应邀充任评委。网上传来判分表格及应征稿件链接,点开来看,满目生辉,颇感茫然,似乎难于下手。图片属视觉艺术,光影、构图、色彩,诸端要素当然重要,然而就我这个角度出发,或需要更多地从社会及人文因素上去考虑。这样一来,经反复审视、比较和解读,大抵也就找到路数了。
比方说要有照片背后的“家庭故事”;看重“大”(鉴于当今大家庭已经不多,齐聚不易,维系更难);看重“孝”、“亲”;看重“情”、“缘”;看重其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正是居于这最后一点,抗战老兵集体照、由全州17个县市的59名社会孤儿组成的“红丝带栋梁班”集体照、由夫妻俩收养残疾女弃婴的一家3口照等,成了我心中的最亮点。
有一张图片,一家3口坐在草坡上,画面温馨,笑容灿烂。很可惜年轻妈妈裙子短了点,美图上,乃凭空添了一块马赛克,视觉上忒别扭——拍摄粗疏造成的遗憾,后期技术,往往于事无补。
另一图,年轻夫妻一边一个牵了儿子走在湿地公园里,孩子双手各拿一枝芦花,人美景美芦花美——但那芦花,不被折下来,才更美。
“最美全家福”,美在形象,更要美在心灵。
新闻推荐
第37期健康凉山大讲堂携手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走进西昌一中俊波外国语学校开展灾害、意外事件自救与互救,外伤止血包扎等急救知识讲座。 课堂气氛热烈 师生受益良多
边听边学身陷拥挤人流中的自我保护方法。试讲后对讲课内容进行讨论修改,确保当天讲课质量。有奖竞答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向踊跃回答问题的同学送上小礼品。向同学发放急救宣传资料。公共急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