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东港讯(通讯员 乔祥明 周晓明)去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东港区紧紧围绕打造中部工业隆起带的总体布局,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创新有为”的工作理念,以四个创新鼎力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培植壮大地方财源,为中部迅速崛起提供有力财政保障。
创新扶持政策,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整合财政扶持资金,全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继续设立1000万元工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加快新型工业发展;累计拨付“过桥资金”5900万元、发放“助保金”贷款7380万元,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配合制定企业奖补等政策措施,支持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自主品牌建设以及境外招商活动,全力推进出口型企业发展;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上级科技创新基金扶持项目,设立了200万元科技创新、30万元企业上市培植改制以及100万元企业家培训专项资金,出台专利、成果转化奖励政策,引导鼓励科技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快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创新帮扶措施,加快项目落地建设。项目落地方面,围绕“中部板块”建设,积极落实该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配合相关部门单位搞好招引项目亩均税收、投资强度、投入产出论证等工作,促进优质大项目落地。项目推进方面,积极创新服务举措,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做好山海路西延等14个全区重点项目的土地成本测算、地上附着物清理、土地出让金清算等工作,实行投资评审提前介入、全程跟踪服务,并强化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项目包保方面,加强与包保项目企业负责人的联系对接,认真做好名嘉广场、兴业汽配项目的包保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及时拨付项目扶持资金2248万元。
创新融资手段,打造最佳投资环境。筹融资方面,先后组织人员到诸城、五莲等地学习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东港区政府融资平台,提升平台融资能力;积极联系农发行和国开行,及时了解政策动态,按照当前银行的贷款支持范围,认真筛选融资项目,积极做好融资准备工作。载体建设方面,积极服务高新区西扩北进,及时拨付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5710万元,重点支持了高新区东区园区基础设施完善、西区框架搭建,以及河山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拨付资金5800万元,加快了204国道拓宽和山海路西延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区域基础设施条件。
创新争引办法,加大对上争引力度。积极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沟通联络,了解上级最新扶持政策信息,准确把握上级资金投向,并将政策及时传达到企业;分类梳理历年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吃透上级文件精神,建立了对上争引项目库;对东港区符合上级政策支持的项目,帮助企业提前做好上报材料的整理工作,为对上争引打下了良好基础。相继申报蓝色经济发展、技术改造、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项目26个,申请资金7000余万元,已到位2600余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岚山讯(通讯员 肖光祥 徐娜)岚山地税局围绕全区招商引资工作要求和精神,立足税收职能,把服务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培植后续税源的有效途径,坚持优化纳税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优化服务...
东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