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梅秀丽 通讯员 秦健)岚山区将“生态建区”作为发展战略,实施最严格的环保考核问责制度、最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最严格的环保准入门槛。目前,该区新增公园绿地12处,城区新增绿化面积32万平方米,全区28个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39.6亿元。
岚山“生态建区”不空谈,推动各种资源向生态倾斜、向环保投放。以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为目标,全面推广清洁生产、节能技术,开展清洁生产示范试点和绿色企业创建工作,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沿海滩涂、破损山体综合治理、植被恢复,完成道路硬化30余万平方米,栽植苗木18.8万株;实施“数字环保工程”,建成启用空气自动监测站和11套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实现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控全覆盖,全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建成启用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消防特勤站,其中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20000立方米。
抬高环保门槛,倒逼临港产业转型升级。在岚山化工园区,石大科技、金石沥青、广信化工等化工企业,纷纷致力于打造废渣、废气、废水充分回收利用的上下游产业链。据统计,这些企业用于环保设施投入已超过2亿元。为加快企业科技创新步伐,岚山区还设立了140万元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节能环保、石油化工、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近年来该区各类企业投入资金5.6亿元进行生态技术开发利用,有38项科技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去年以来共表彰奖励科技工作者100多人,累计资助专利100多件,实施专利产业化项目5项。
此外,岚山区还将生态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开发、管理,打造美丽城市。今年完成3条城市主干道绿道建设工程,总计绿道里程达15公里,已规划绿道18条,总长度125公里。聘请清华大学、深圳交通设计院等知名规划设计院校来岚山“把脉”,投资2600万元,全面启动主城区控规及城市交通、管线、消防等13项规划编制,规划编制投入为历年之最,主城区控规覆盖率达到100%。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秦钊2013年,岚山区安东卫街道扎实落实“转作风、抓推动、促落实”活动,在“城市建设、商贸...
东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