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岚山讯(通讯员 王艳)今年以来,安东卫街道以深化“党员先锋”行动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继续发挥“1+X”党群直通车在安东卫街道党建工作中形成的服务功能。
安东卫街道从2012年创新开通“1+X”模式。该模式具体为:确定1名直通责任人,联系服务X名(户)党员群众,搭建“干部、党组织、党员、群众”四位一体、互通互联的群众工作平台。该模式运行至今,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完善,并形成长效机制固定下来,使一些群众关注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架起了街道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扩覆盖、强功能,构建区域化服务体系。该街道根据村居分布、产业规模、党员流向等发展变化,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等方式,在33个农村组织中建立了12个产业联合型、专业合作型、流通服务型党支部和党小组,为农民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科技培训、田间管理、产品销售等服务。将33个行政村和2426名党员划分为33个网格党支部、48个网络党小组,培育党员中心户126户,深入开展爱心帮扶队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突出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重点,采取“五建双管”模式,下派33名党建工作指导员,集中推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各领域组织服务覆盖面达100%。
走访调研察民情,拓宽干群“连心桥”。全街道12名科级领导平均划分到33个村居,联系领导和结对共建部门经常性深入联系点和结对共建社区开展调查研究,重点围绕可能影响稳定的社会矛盾和群体性纠纷、民间矛盾纠纷、重点信访案件、突出治安问题、安全生产等问题进行走访。采取面对面交流、召开座谈会、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形式,了解掌握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所需。
加强双向联系,开通民意“直通车”。该街道及时传达上级重大决策部署,了解党代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收集基层党员和党组织的意见建议,形成分析报告;党员在联系服务党员过程中,广泛听取和收集党员的意见建议,并向党委委员汇报;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过程中,参与党支部的重大决策,服从党支部工作安排,监督党务(政务)公开情况,并及时向党代表反映。该街道建立街村党员工作室 33个,并推行“民情服务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全程服务”、限时办结。建立“阳光事务栏”,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及低保扩面、灾民建房等惠农政策落实全程公开。自“1+X”模式党群直通开通以来,街道共办理涉及居民危房改造、贫困子女上学、社区办公条件改善、重病治疗费用、低保发放等468个问题,全部得到有效解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梅秀丽 通讯员 尹红华 丁兆霞)今年以来,岚山区强力推进“生态岚山”建设,总投资 14.02亿元,开展七项环保重点治理工程,重磅出击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冷藏加工企业治理...
东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