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二郎拳,日前入选聊城市第4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郎拳是我国的优秀拳种之一。二郎拳的具体源头和出处已经很难考证,据传此拳始创于明末清初。明朝末年,嵩山少林寺弟子魏一光、孔一明先后离寺,各居一方,隐匿山林,闻鸡起舞,参悟少林玄妙,遍访武林名家,历经沧桑磨练,均武功超群。遇蝗年灾荒,二人思念亲人,于返乡途中巧遇客栈。闲聊之后方知是同门兄弟,谈及武技,兴趣大发,不约起身相武,百余回合不相上下,誓定二人合力开馆授徒,取拳名“二郎拳”,迄今已有300余年。
还有一说,因二郎拳以二人对练为主,故名。历经世代相传,门人遍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数十省。
东阿二郎拳,为鲁西武术大师陈正关所传。陈正关系东阿县刘集镇北双庙村人士,家境富裕,自幼练武,闯荡江湖多年,遍访名师学艺,擅长擒拿、短打、点穴、杨家枪法,精通各种兵器。上世纪20年代曾拜苏广会、刘洪贤、梁保义大师为师习练二郎拳多年,在鲁西地区享有盛名。陈正关大师上世纪50年代将二郎拳又传于本村陈明廷、陈正美、陈成才等众多弟子,70年代后由陈明廷、陈正美、陈成才又继续传于弟子陈成恩、董立军等人。二郎拳在东阿县刘集镇北双庙村深深扎下了根,全村一半以上的人都会习练二郎拳。
东阿二郎拳风格古朴雄浑,节奏分明,技法清晰,以勇见长。东阿县作为二郎拳的主要流传地之一,有“拳不打铜城(东阿县城),枪不扎石横”之说。在悠久的发展进程中,经过无数著名武师的发展升华,使之成为一支独具特色的武术流派。
(王兆锋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高田王兆锋本报通讯员崔颖孟凌云“我们30名工作人员一年跑了大约30万公里,半夜接访也是常有的事儿。”大年初四,面对记者,东阿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
东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