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集中心卫生院新建的高标准国医堂,呵护群众健康□肖会杨成涛刘成祥王兆锋
“围绕医德医风、医疗质量、发展中医事业、公共卫生服务,优化环境、引进设备,提高水平,拓展服务,全院各项工作得到扎实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效。”2015年,作为首批“落实逐级转诊制度,让贫困病人零费用住院”制度的试点医院,东阿县刘集中心卫生院全体干部职工众志成城,携手奋进、转变作风、改革创新,圆满地完成既定目标,用发展实力打造出一个基层医疗的发展新高地。
扎根基层
做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是公益性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主要是针对疾病起到预防控制作用。多年来,东阿县刘集中心卫生院围绕着预防为主的服务原则和核心理念,不遗余力地做好做实基层卫生服务工作,他们积极搞好公共卫生服务,细化分工和工作流程,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2014年开始,开始有步骤地建立居民医疗健康档案。2015年,辖区85个行政村、10800户约7万余人的建档工作和电子档案的输入工作全部完成,这为全镇开展公共医疗服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普及健康知识、让辖区内百姓学会预防疾病,全院干部职工组成多支小分队和医疗组,轮流下村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12种,印制并发放健康教育资料19种,辖区内安装健康教育宣传栏12块,每月定时更换宣传内容,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2次,重点宣传了高血压、糖尿病、戒烟、艾滋病防治知识、限盐等工作。
在预防接种方面,刘集中心卫生院在全县率先完成了国家规定的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接种工作。建卡率、乙肝疫苗接种率均达98%。儿童“七苗”接种率达90%以上。针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该院合理地安排人员宣传预防知识,及时做好流感、麻疹、乙肝疫苗、甲乙肝的接种工作。上半年,辖区无传染病流行聚集,也未发生公共安全事件。0-3岁儿童为1935人,管理率85%,4-6岁2200人,管理2000人,均按要求建册管理。
同时,该院还针对辖区内孕产妇591人,均按规定进行了管理。关于孕产妇叶酸补助项目,需服叶酸562人,目前已发放1650瓶。15-49岁妇女13142人,均纳入管理,两癌筛查工作已经完成,共筛查3700人,及时完成了孕产妇补助的发放。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6570人,全部接受健康管理。全部进行了健康查体,并填写了完整的健康查体表。发现高血压患者3995人,管理率60%,糖尿病人1636人,管理率60%。脑卒中355人、冠心病473人、肿瘤72人、残疾人657人均按比例进行了管理,进行了健康指导。还对辖区内重型精神病患者263人,稳定率55%。2015年,全面完成了与辖区内全体农民的签约服务工作,根据村庄的人口和远近,合理安排查体时间和随访时间,做到了忙而不乱,保证了查体和慢病随访质量。重新更新了家庭档案,做到了见人建档,真实全面。
为了将公共医疗服务工作落到实处,该院还采取分管院长包科室,科室人员包卫生所,乡村医生包村包户包人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确保了各项工作无遗漏,无死角。
发展创新
搭建快速发展新平台
“医疗质量是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2015来,刘集中心卫生院在积极配合新医改工作同时,始终把提高业务技能和发展创新作为全院的主要工作来抓,积极做好与上级医院的医联体业务帮扶,通过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提高医院的发展速度和服务能力。加大行风整顿力度,融入医疗质量监控全过程,塑造自身形象和品牌,营造温馨、舒适的医疗诊疗环境。他们根据省卫计委有关医疗质量管理规定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的原则: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基础环节、终末质量并重,自我控制与全面监督并举,建立个人、科室、医院三级质控。提高医疗质量,在“三基三严”基础上,对全院医生、护士进行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和测评,有效地使医务人员在临床中严格执行基本规章制度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将科主任定为科室第一负责人,要求严把科内医疗质量、手术质量、护理质量、病历书写质量、各种检查、检验质量、医学影像质量等质量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防范,使医疗质量管理更趋科学化、专业化。不断加强对医疗人员继续培训工作,继续选送各科医疗人员到省、市、县医疗单位进修学习,2015年,共选派4人外出进修。在院内举办医疗学术讲座15次。
为拓展业务范围,保证医疗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百姓,2015年初,购置大型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一台、彩色多普勒脑血流图一台、西门子双排CT一台,下半年又新上DR一台,大大提高了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保证了诊疗效果。通过学习,使医院全体医务人员不断更新新理念、新技术,在院内形成一股“学、赶、帮”的良好学习风气。从而大大提高了该院的整体业务素质和诊疗水平。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5年1至12月份院内业务总收入580万元,业务量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2.2%,全年总诊病人约2万人次,其中门诊约4万人次,住院约660人次,急诊360人次,抢救危重病人30人次。
拓展服务
确保基层群众健康权益
针对基层群众就医难的现实情况,刘集中心卫生院搭建多层次的基层群众就医渠道,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在延伸职能服务同时,全力构建区域性的公共医疗体系。利用近百个工作日以进村入户的方式开展了义诊、义检和健康宣教活动,并对服务对象和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指导,建立“双向转诊”和直通服务,让群众享受到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实惠。
2015年3月份以来,积极试点“落实逐级转诊制度,让贫困病人零费用住院”制度。在探索实践中发现,该制度不仅节约了社会资源,给贫困病人带来了实惠。而且社会影响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了该院的这种新型的探索模式,各级领导非常重视。
为建立服务于民的长效机制,自2014年开始,刘集中心卫生院就将公共卫生服务目标任务按月进行了细化,做到责任落实。2014年,刘集中心卫生院还根据全市卫生系统的统一部署,大力弘扬中医,新建了高标准的国医堂,让辖区基层群众共享传统医药宝库传承发展的巨大成果。他们根据卫计局要求,本着惠民的原则,开展了部分免费中医服务项目,不能免费的项目所有收费均执行60%的标准。目前,刘集中心卫生院国医堂免费为病人煎药4000余人份,免费体质辨识、养生指导3000余人次,免费中医治疗2500人次。宣传了中医文化,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形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划归劳动局后,刘集中心卫生院将这项工作当作重中之重。专门成立了相应的管理及工作机构和人员。宣传相关制度,监督实施门诊及各报销点的运行情况,以保证其能规范、便捷的为参合农民服务。并垫付资金,加班加点,保证了参合农民及时报销。2015年,还完成了乡村医生的调查摸底工作,注册工作,稳定了乡村医生队伍。
新闻推荐
□记者李梦王兆锋通讯员崔颖鹿露报道本报东阿讯“孩子一岁时,我和她爸爸就去北京打工了。去年,我和老公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了,现在我们在家门口上班,领的工资不比在外面打工...
东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