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有效助推农村经济发展,聊城农村商业银行围绕中国人民银行“行政村金融基础设施100%全覆盖,100%的县城以下各类银行机构参与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双百”工程目标,积极推进辖内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畅通工程的实施与建设,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支付服务环境。截至2013年11月末,结算账户数量为128.78万户。企业网银达2429户,个人网银达26010户。手机银行达8554户,银行卡发卡量达64.16万张。乡镇行内汇划、支付系统、农信银覆盖率达100%。
载体多元化,营造氛围。一是通过积极布设电子机具,树立品牌效应。在农区,以打造“村头银行、抬腿就到”的金融服务理念为切入点,积极拓展专业化市场、批发类市场,在主要商场、街道、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布设离行自助设备(ATM、CRS)。二是加大机具使用的宣传力度,对每台农金通和系统内电话POS(含便民支付通),按其业务量计酬,给予设备管理员一定的费用补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机具使用率。三是开展专项营销活动,提升业务收入。
营销专业化,提升效能。一是加大电子银行产品推广力度。将电子银行业务融入大营销体系。截至去年11月末,全区客户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归还贷款3766笔,金额达90325.26万元。二是结合新农保、粮补折换卡、三信工程评定等多项因素,确定试点村庄。三是利用各种活动集中宣传。制定“送金融知识下乡集中宣传活动”方案,并根据自身情况下村宣传。在农区,农民自助终端、系统内电话POS、便民支付通和信息机等金融自助设备遍及各个村落,覆盖全部行政村及主要中心村,使农民朋友享受到自助设备的便利,足不出村便可办理各项金融业务。(本报记者 刘颖 通讯员 夏雪鑫 舒伯龙)
新闻推荐
...
聊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聊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