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众报莘县讯(记者苏华宾房孝钰周凤丽)农业部5月份发布《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将修复农业生态、保护耕地资源列入今后一项新的重要任务。随之,对土壤这一农业之本的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值此,本报与农企共同启动“土壤健康山东行”大型公益活动,呼吁和引导人们认识现今土壤面临的威胁与挑战,提高土壤保护意识。
活动一经发起,引发社会各界热切关注。7月7日,农村大众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佐田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举办“土壤健康山东行”莘县专场,会场设在“中国香瓜之乡”的莘县燕店镇,受到当地政府与群众热烈欢迎。
活动以“土壤病害的科学防治与精准施肥技术”为主题,省农科院研究员崔荣宗以当地大棚果菜为例,讲解保护地土壤健康管理知识,提出防范与改善措施(详见今日A4版),权威细致地讲解,引来现场300名群众阵阵掌声。活动经当地媒体报道后,截至目前,活动专家组共接到土壤健康相关咨询电话近百个。
土壤是一种难再生的自然资源。然而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33%土壤已呈现退化。崔荣宗介绍,近年来保护地栽培技术发展迅速,但不合理的栽培管理,尤其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导致我国土壤出现了次生盐渍化、作物连作障碍、有机质含量降低、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和酸化等诸多问题,增加了管理难度,提高了生产成本。
“为求增产,农民过量用肥用药,致使土壤板结、酸化,诱发作物病害,于是就喷洒农药,农药使土壤中有益菌数量下降,土壤保肥供肥能力降低。还想增产怎么办?农民于是施加更多肥料,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崔荣宗无奈地表示。
山东省土壤肥料总站研究员郭跃升表示,修复土壤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现阶段主要的是遏制土壤健康下行的趋势。
郭跃升认为,农民是土地的使用者,当前关键是引导农民科学种植,调整种植结构,合理用药及科学灌溉,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合理搭配施用复合肥、土杂肥、商品有机肥等。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孙忠涛教授则特别强调要重视土壤中微生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情况。他说,微生物是土壤生命的“造就师”,可促进微量元素释放,帮助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打破板结。“农民可通过增施微生物肥料的措施,来增加土壤有益菌数量,从而改善土壤通气状况,调节土壤酸碱度。尤其在玉米秸秆还田后,更须及时补充微生物,促进秸秆分解利用。”
“土壤健康山东行”活动协办方、山东省规模最大的纯腐熟有机肥生产企业——山东佐田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赵升远介绍,近年来,由于施肥理念存在误区,土壤酸化退化现象普遍,佐田氏公司在长期的土壤监测中已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对此,赵升远表示,下一步,公司将针对数据分析结果,结合相关职能部门、新闻媒体,加大对土壤健康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大与科研部门的合作力度,研发高效土壤健康解决方案,为广大农民朋友解决土壤问题。
新闻推荐
农村大众报滨州讯(通讯员吕秀田张志刚)“以前日子过得紧,冬天连炉子也舍不得点,今年,村里发了2000元的分红,乡里也送来了慰问金,我打算用这些钱买几只羊,让自己的生活尽快好起来。”...
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