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记者 孟 欣
“
昨日,牡丹晚报记者走进菏泽市委宣传部双联双创村、市派第一书记村牡丹区黄堽镇孔庄行政村,平坦整齐的水泥村道、统一的路边绿植、崭新的净亮路灯、干净整洁的村内及居家环境等,无不向来者诉说着这一年里孔庄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走访发现,村民文明风气的改善提高尤为明显。
“根据孔庄村的实际情况,从‘扶\’‘治\’结合入手,在扶志、扶智的同时,不忘治愚、治环境,采取正反两种策略,从思想上‘拔穷根\’,倡树文明新风,助推脱贫攻坚,实现了贫困村的物质富有与精神富足联动推进。”市委宣传部讲师团办公室主任、第一驻村书记文玉忠告诉记者。
500里长途跨市护送、拾金不昧彰显村风民风
11月2日18时许,48岁的牡丹区黄堽镇孔庄行政村村民郭心全将女儿送回婆家驾车返回,行至村口与临商路交叉口附近,远远看到一位在临商路上 “弯弯扭扭”骑自行车的40余岁中年妇女。“刚开始,我还只是好奇,可开车走近一看,这位中年妇女不仅神志有点儿不清,而且身着衣物很单薄。当时,天已经有点黑了,室外温度估计四五度,刮的风还不小。”郭心全回忆说,经询问,该妇女系前几天精神病发作时迷路走失。
“她说她叫王倩(音译),家住聊城莘县。由于方言关系,我始终无法听清具体是哪个镇,考虑到她是骑自行车从聊城来到这里的,至少四五天了,家人指不定着急成什么样呐!”郭心全说。
下定决心的郭心全,叫上村口附近的一位年轻后辈,连自家门都没进就出发前往莘县。在路上,郭心全还为她买了一份热粥舒缓身体,并不断安抚王倩“可以马上回家见到亲人”。“路上,我又根据她之前说的方言音释,最终确定了王倩的家乡在莘县王奉镇,并在手机导航指引下前行。”郭心全说。
当晚9时许,郭心全驱车终于到达王奉镇,但王倩却始终记不起回家的路。在当地民警的协助下,王倩终于回到亲人身边。面对王倩家人的感激及财物馈赠,郭心全选择了默默离去。“出门在外,谁都可能碰到难处,做人做事不能求回报,指不定哪天我在外碰到难处而一筹莫展时,就有好心人伸出温暖之手。”郭心全憨厚地笑着说。
据郭心全的爱人及女儿介绍,他如此不计报酬地去帮助别人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家人从支持到效仿,早已习以为常了。
今年7月骄阳似火的一天11时许,村民高重燕外出走亲戚,在路边无意间捡到一个深绿色女士挎包。打开挎包,她发现,包内除有两部手机外,还有2000余元现金,怀有身孕的高重燕在路边树荫下等了20余分钟,久久不见有人来寻找或包内电话响起。炙热的阳光加上有身孕在身,她决定返回家中继续等待失主。
直至当日13时许,才有失主的母亲打来电话要找女儿。16时许,高重燕终于见到了失主,并婉言谢绝了失主的500元谢礼。
不管是百里跨市护送还是拾金不昧,这都仅是孔庄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而诸如此类对初见陌生无偿伸出援助之手、邻里互帮互助等体现民风民德的事,早已深深扎根在孔庄村村民的心中。
文明新风,助推脱贫攻坚
自2015年5月市派第一书记入驻孔庄村、8月成为市委宣传部的双联双创村开始,针对孔庄村原先的村内基础设施差、精神文明建设滞后这一现象,市委宣传部及驻村第一书记从“扶”“治”结合入手,在扶志、扶智的同时,不忘治愚、治环境,采取正反两种策略,从思想上“拔穷根”,倡树文明新风,助推脱贫攻坚,实现了贫困村的物质富有与精神富足联动推进。
“扶贫首先要扶志、扶智。”文玉忠总结这一年来的工作经验说,传统“外力”支撑的“输血”脱贫易滋生“等靠要”思想,且只能扶贫一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为此,市委宣传部从“扶志”、“扶智”入手,多次组织村两委成员和致富能人到牡丹区马岭岗镇穆李村、王浩屯镇西前刘村参观学习。同时,利用孔庄村传统电焊技术的固有优势,引导致富能人带动贫困群众学习电焊技术,目前,孔庄村在国外从事电焊技术人员达60多人。对内,市委宣传部携手市技师学院、牡丹区南翔技校在孔庄村举办了两期共103人参加的技能培训班,引导留守家庭贫困妇女凭借自己的努力开店创业,第三期培训班正在村民争相参与中进行。
“村内相继成立了村民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开展‘三好\’评选活动,受到不少村民的欢迎。目前,村里已经评选出今年的35名好媳妇、18名好婆婆、7名好父母,他们的事迹张贴在善行义举四德榜上,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人。”文玉忠告诉记者。
“这一年,村里建起了50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1200平方米的两处体育广场,还配备了健身器材、锣鼓、拉杆式音箱、秧歌服等,14场优秀剧目、曲目免费送到家门口……现在,我们是天天等着看大戏。”村民孔鲁文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市委宣传部多方筹资3万元,在街道两侧墙壁上共喷绘敬老孝亲、扶贫等标语图片3千多平方米,安装了20平方米的宣传栏;争取7万元资金,在主要街道两旁栽植了女贞、海棠等绿化树木,安装了80盏路灯,进行了村庄美化、绿化、亮化。
一年来,市委宣传部双联双创工作出实招、见实效,引导村民增收致富,“两扶两治”为孔庄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助推了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