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吕月 田卯茂“过去,高庄村污水横流,道路狭窄雨天泥泞,垃圾随处可见,简直没法看。”谈起几年前的高庄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李保平感触颇深,“自从来了‘第一书记\’,村里大变样!”
如今,笔直洁净的水泥大道,璀璨明亮的太阳能路灯,集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广场,宽敞明亮的文化书屋,高标准食用菌棚……一桩桩民生实事连着百姓的生产生活,大幅提升了这个省定贫困村村民的幸福指数。
李保平所说的“第一书记”,就是度假区房屋征收局派驻朱老庄镇高庄村的“第一书记”张立尚。
抓党建 兴产业
带领村民致富
村级班子建设问题,是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高庄村发展的关键问题。驻村上任之初,张立尚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组织召开党员会议,传达上级有关精神,商讨研究本村所有发展建设项目,让党员、群众了解党的农村政策,积极为本村发展献言献策。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把中央的精神传递到基层,让他们确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制定制度,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
为了帮助13户贫困户尽快脱贫,逐步把高庄村打造成为经济强村,张立尚多次组织干部群众、贫困户到东昌府区和莘县参观学习考察,经过召开村“两委”、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贫困户相关会议,结合本村实际,决定建设一项既有“输血、造血”功能、又能强村富民的产业发展项目,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建设“新型周年化高效出菇棚”,发展食用菌种植业。
“新型周年化高效出菇棚以钢架为墙体,外覆保温材料,内置中央空调,空调系统采用水源热泵一体机,更节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蘑菇成本,实现双孢蘑菇的周年生产,一年可种植4个周期,极大地提高了种植效益。”张立尚说。
为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和经营管理模式,高庄村成立了鑫旺水城种植合作社,合作社与莘县富邦菌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鑫旺水城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建设资金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主导,群众自愿参与入股合作社的方式,共投入资金47.6万元,建设4个菌棚,占地3亩。
为使项目加快建设、生产达效,张立尚坚持守在项目施工现场,不怕风吹日晒,冒着高温酷暑,积极督导项目建设进度,及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食用菌棚已进入生产阶段,每棚产量在18000斤左右,预计每年每棚收益5万元,总收益达20万元左右。”高庄村党支部书记李保平高兴地说。
办实事 惠民生
让百姓安居乐业“***的目的不仅要让每个贫困户脱贫,而且要保持整洁的村容村貌,使群众安居乐业。”张立尚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6年,张立尚积极争取16万元资金,对高庄村下水道进行改造,新的下水道都由水泥砌成,村中的排水系统得到有效改善,减少了雨水对道路和房屋的损害。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高庄村900米的环村公路也铺设完毕,道路两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方便了村民晚上出行,消除了安全隐患。为加快推进村精神文明建设,村里建起了4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还建成了文化书屋并配备了图书。闲暇之余,群众可以跳广场舞、学习知识、锻炼身体,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晚上有路灯,出门不踩泥,书屋学知识,广场能健身……没想到俺也能过上城市人的生活。”村民李大爷说。
如今的高庄村,笔直的水泥路两边绿树成荫、花草葱郁,文化广场经常上演群众喜闻乐见、自编自演的广场舞,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民彻底告别“脏乱差”过上了“绿亮美”的幸福生活。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脱贫攻坚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村庄集体经济,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张立尚满怀信心地说。
新闻推荐
□苑莘张伟峰“丁柱,今天挣了多少钱?”4月16日,面对邻居的询问,刚刚卖完大棚菜的王丁柱笑得合不拢嘴。王丁柱是莘县俎店镇王楼村村民,家中6口人。老两口身体不错,年纪又不是很大,家里还有八九亩...
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