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子孙不入行伍
同治十一年(1872)三月十二日,62岁的曾国藩在儿子曾纪泽的搀扶下散步,他说:“我这辈子打了不少仗,打仗是件最害人的事,造孽呀。我曾家,后世再也不要出带兵打仗的人了。”
之前,他曾特别立好遗嘱,告诫子孙:吾永别人世之前,特立四条,望笃守。一慎独则心里平静。无疚于心,反省于行,立身自强。二内敬则身体强健。心性内质专一纯净,在外整齐严肃。忠实恭顺之上,再谈聪明智慧。三仁爱则交往深广。有宽仁,才有气场;有责任,才有威严。人与人相处,有仁爱才有拥戴,有辉度才有追逐。四是劳作则天神之态。天地很勤劳,天在运行中酝酿风雨,地在荣枯中奉献果实,人在劳作中成为自己的主宰。一个人不要过多要求周围,而应要求每天勤做事、常出力,这样鬼神也会加以称许。那些终日安乐的人,才是天下最不幸的人。
此 四 条 遗嘱,为曾氏后裔恪守遵从,以心熔铸、身体力行,曾家深受其益。其子曾纪泽在曾国藩死后承荫出仕,从事外交,机智有加;曾纪鸿一生钻研数学,终有建树;孙子曾广钧中进士后,研究学问,终老翰林;曾孙、玄孙辈中曾出国留学者,但从不宣扬。曾氏后代子孙,没有一个加入到行伍之列,甚至也极少有人追逐出仕。
曾国藩的遗嘱简短精深,是他一生的精神价值和人生体会。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其理论根基完全来自儒家典籍。比如他反复告诫儿子,走路宜重,说话宜迟,这突出了“慎、敬”之气。这实际上,就是他反复强调的“儒缓、深思”学说。付秀宏
新闻推荐
1984年9月,农村学生方敏扛着一只大布袋来北大报到。布袋里装着全部的行李,他扛着有些吃力。正当他一筹莫展时,有位穿着朴素的老者朝这边走来。方敏连忙上前,请求老者帮忙照看行李。老者爽快地答应了,...
阳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