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兆锋报道
本报聊城讯10月下旬,聊城市政府公布了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定八里庙龙山文化遗址等72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按文物类别划分,古遗址21处、古墓葬15处、古建筑22处、石窟寺及石刻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2处,其他1处,总计6大类目。
其中,21处古遗址包括八里庙龙山文化遗址、孟堤口龙山文化遗址、西路庄遗址、蝉州寺遗址、大刘遗址、梁庄遗址等。15处古墓葬包括任大仙墓、赵德和墓、陈宗妫家族墓、杨通墓、吕才墓、庄氏族茔等。22处古建筑包括陈宗妫故居、张氏家祠、程氏家庙、三官庙、阿城义井等。1处石窟寺及石刻为高唐县固河镇李集村的李玉带烈女碑。另有1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包括阳谷教堂、张怀芝家族墓、李子光烈士墓、袁楼党支部纪念地、武训纪念堂、山东省引卫灌溉进水闸等。1处其他类目为莘县铁钟。
这72处文物古迹,既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群等传统文化遗产,也涵盖了乡土建筑、20世纪新型文化遗产等新的遗产类型,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如八里庙龙山文化遗址,位于阳谷县寿张镇八里庙村东南500米处。从该遗址出土的陶片看,陶质可分为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泥质陶占大多数;陶色可分为红陶和灰陶,红陶多为素面,灰陶有按压纹,附加堆纹、方格纹、绳纹等。可辨器皿有陶钵、瓮、器盖、鼎足等。该遗址对研究新石器时代以来该地区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这些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大多设为文物单位周边10米到50米范围之内,也有部分文物单位保护范围设置以周边附属物为界限,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禁止施工。
据介绍,聊城市文物资源丰富,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3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31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3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6处。自1999年—2004年,聊城市分3批公布了12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部分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聊城新增冠县萧城遗址、茌平尚庄遗址、高唐兴国寺塔、东昌府区土桥闸遗址4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填补了冠县、高唐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空白。同年10月,省政府公布了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聊城市53处文物点名列其中。国保、省保名单公布后,为丰富聊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同时迎接历史文化名城复检工作,聊城市文物部门及时启动了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
申报工作启动后,各县(市、区)文化、文物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申报,从县(市、区)级文保单位及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点中认真筛选,共推荐上报100余处文物点。市文物局组织人员认真审核申报材料,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多次去现场调查,广泛听取各级文物干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市文物局组织7名专家,从推荐上报的文物点中遴选出72处列入建议公布名单。为慎重起见,市文物局又组织人员对建议公布名单进行认真复核,确保准确无误。
据介绍,前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布,对提高聊城的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是地方政府重视文物工作、名城保护工作的重要体现。此外,聊城市第三批全国文物普查取得丰硕成果,全市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009处,其中新发现729处,复查265处。面对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公布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既是对复查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对重要文物古迹依法进行保护的必要措施。
新闻推荐
姜楼镇:计生宣传进农家□任怀耿为引导广大育龄妇女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东阿县姜楼镇计生协会工作人员利用春秋两季为妇女健康查体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计划生育宣...
阳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