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飞报道1月13日,阳谷县博济桥街道垃圾转运站管理员熊文华操作移动式连体压缩箱。为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正常运转,全县18个乡镇(街道)垃圾转运站仅用一个月时间同时建成,管理员培训工作同期完成。□本报记者孙亚飞王兆锋本报通讯员孙辉郭素彦
“2014年12月份,省文明办组织开展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群众满意度电话抽样调查,阳谷县群众满意度达96.2%,全省排名第8,与之前相比上升了108个位次。”1月13日,阳谷县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徐淑亮说。
“连明朝的垃圾都清理了”
“连明朝留下的垃圾都清理完了。”阳谷农民这样风趣地形容农村的变化。
在阳谷县博济桥街道官路唐村长大的唐衍强,最近回家时感觉,自家门前的胡同竟然这么宽。“在河南参加工作后,平时就很少回家。这次回来才知道,以前过辆地板车都费劲的胡同,竟然也是能过汽车了。”唐衍强说。
官路唐村村支部书记唐衍彪说:“胡同的宽度其实没变,而是阳谷县在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工作中,将胡同中的‘三大堆\’清理干净了。”
去年国庆节期间,全县乡镇党员干部,扛着铁锨、拎着扫帚,同村民们一起打扫卫生。“彻底清除农村街头巷尾、坑塘沟边的垃圾,是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前提,也是改变老百姓千百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的重要举措。”博济桥街道党委书记王惠峰介绍说,博济桥街道以管区为单位,每天早晨7点碰头,晚7点进行调度,每周评比,并且和社区对接,加大人力,下沉到村。
看到入村的党员干部干得起劲,村民们也来了劲头。“人家席守贵,胯部骨头坏死发炎,还拄着助走架,给大家鼓劲。咱们身体好好的凭啥不干?”今年68岁的博济桥街道前席村村民席学孔回忆说。
据悉,集中整治期间,仅博济桥街道在机械及雇工方面就花费了近100万元。阳谷县18个乡镇(街道)累计投资2298万元,在乡镇驻地、村庄,省道、县乡村道路沿线,坑塘、河道、沟渠,共清理垃圾48万吨。
“县政府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按照‘整体规划、全面发动、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通过公开招投标投资3600万元,在18个乡镇(街道)各建设垃圾转运站一座,配套购置了9辆大型钩臂车、66辆垃圾挂桶车、11000余个垃圾桶。”徐淑亮补充道。
“整治—破坏—整治”
怪圈要破除
“以前环境整治靠的是搞突击,一有检查,大家就动一动,村民们根本养不成习惯,时间一长,又恢复了老样子。所以环境要想持久变干净,得走出‘整治—破坏—整治\’的怪圈,靠村民们长期维护。”博济桥街道马庙村的保洁员张宗民说。
“为了改变村民们乱堆乱放的习惯,每名保洁员还肩负着信息员的工作。如果哪家门前堆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废弃物,保洁员可督促其进行清理。”负责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博济桥街道副主任刘峰说,“为了提高保洁员的工作积极性,每名保洁员均享受‘3+2’的工作待遇,即300元的基本工资加200元的绩效工资。镇上则进行日巡查、周检查、月评比的工作制度,凡发现保洁员负责的区域出现垃圾点,则对其进行罚款,而这些罚款,将奖励给那些干得好的保洁员。”
由于垃圾转运费用不低,为防止乡镇、村对垃圾进行就地掩埋,阳谷县对乡镇(街道)进垃圾转运站的生活垃圾,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按人均每天产生0.5公斤生活垃圾计算,入站率达30%—49%的,每吨补贴50元;入站率达50%—69%的,每吨补贴60元;入站率达到70%以上的,每吨补贴70元。除此之外,县财政还会按各乡镇(街道)人口,给予每人每年10元定额补助资金;采取每季度进行一次农村群众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乡镇(街道)排名,依照排名结果给予奖励等政策。同时,在半年或年终考核过程中,连续2次排名后两位的乡镇(街道),其负责人将被约谈。
引进市场化运行机制
环境变清洁了,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1月6日,该县出台了《关于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其中市场化运行是一大亮点。“转运站(含)以上的运营,由县有关部门负责托管给企业,进行市场化运营或成立直属公司,独立经济核算,具体负责转运站的管理及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转运站以下(含乡镇驻地、辖区村庄路面、坑塘、省县乡道路、河道、沟渠)的运行,将由各乡镇(街道)负责,采取全托管的市场化运行模式,选择本地或外地保洁企业进行规范管理,同样独立经营核算;至于祥光经济开发区、祥光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活垃圾,则自行运送到垃圾处理场,这样就实现了无缝全覆盖。”徐淑亮说。
市场化运作不代表政府放任不管。阳谷县将建立层层责任制度,乡镇(街道)与包村干部、村庄,环卫所与保洁公司,保洁公司与保洁员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通过严格考核,确保各个层面都能履职尽责。
城乡环卫一体化让阳谷县的城乡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对垃圾的处理,该县是否有招?徐淑亮告诉记者,目前,阳谷县日均垃圾产量为400多吨,为变废为宝,该县正在建设阳谷新源热电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项目。在该项目建设现场,企业生产部经理马庆新说:“项目总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一期工程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年发电量可达0.48亿kWh,预计2015年4月就能建成投运。”
■书记点评常抓不懈改善村居环境阳谷县委书记田中俊
当前,城乡环境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衡量幸福指数、评价党委政府群众工作的重要标尺。去年以来,我们把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建成配齐了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开展了城乡存量垃圾集中治理,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全县18个乡镇(街道)856个村庄基本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从本质上讲,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是推进社会文明进程的需要,更是建设幸福和谐新农村的需要。对于这项工作,必须建立完善长效运行机制,常抓不懈,持续改善村居环境,以此推进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让全县农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福祉。
新闻推荐
□肖明磊张义豪报道3月22日,阳谷县小学生们近距离接触气象器材,学习气象知识。在第55个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阳谷县各中小学生纷纷利用周末来到县气象局,通过现场听取气象...
阳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