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新闻 临夏县新闻 康乐新闻 广河新闻 永靖新闻 和政新闻 东乡族新闻 积石山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临夏州 > 临夏新闻 > 正文

历史文化名镇滩歌位于武山县西南二十二公里处是秦陇通

来源:兰州日报 2011-09-22 02:29   https://www.yybnet.net/

历史文化名镇滩歌位于武山县西南二十二公里处,是秦陇通向洮岷之要冲,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文化底蕴丰厚,民俗异彩纷呈?

2010年的中秋,一阵风吹过,一场雨落过,带着这个季节的惆怅,我离开了这座熟悉的城市。像这个季节游离的风一样,一转身,我就出了家门。

走在兰州的街道上,风干扎扎的冷。秋天,就这么横在了我的生活中,不知道为什么,对于这个季节,我竟有着说不出的依恋。秋天的黄土高原,是最真实的,没有一点伪装,就像一个素面朝天的乡村女子,无须脂粉的修饰,仅仅用她的朴实,就足以征服凝望她的那些眼球和灵魂。 

车过定西,穿越陇中高原上这块带着伤痛的贫瘠,直奔武山而去。或许,这个季节的雨,能够稍稍慰藉一下人们久被干旱灼伤的灵魂,哪怕只是一滴泪的滋润,也会让干渴的高原看到关于生命的奇迹。

在渭河和榜沙河交汇的地方,我特意看了一眼那厚重的黄土,再一次面对一个古老民族带来的惆怅,内心久久难以平静。看到那裸露在这高原深处的黄土地,看到那黄土地上炊烟升起的故乡,看到故乡的天空下忙碌的菜农,我能说些什么呢?

故乡是高原上的古镇,穿越历史风尘,我看到了故乡在沧桑中不乏现代的影子。林立的餐馆,一家挨着一家的发廊,都在忙碌的招揽生意。我为这个既古老又散发着活力的小镇而感动,这感动,却并不只是因为她是我故土的缘故。曾几何时,漂泊他乡的我,只能通过图片,和明清街上那些诉说过去的古建筑进行交流。而此刻,在这样一个惆怅的秋天里,它们却真实地出现在了我的生命之中,关于故乡的记忆,便幻灯片似的,一幕幕从记忆的深处浮现出来。

记忆中,故乡的人,一直生活在南河源头,一个狭长而逼仄的盆地中,默默的过着日子,体味着劳动的快乐和生活的无奈。勤劳朴实的故乡人,守着干瘪的黄土地,守着山清水秀的家园,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简单却幸福。

随着时光的流逝,对于滩歌的记忆渐渐依稀,唯一难以忘怀的,要算是小镇的路了。那仅仅是一条山村公路,难免弯曲,难免狭窄,却是小镇连接山外唯一的通道。在岁月的变迁中,故乡的小镇,在我的记忆里渐渐陌生了起来。短短的几年里,有那么多的外地人,从四面八方走来,来到这座古老的小镇,搞开发,搞投资。曾经热闹非凡的故乡的小镇,在经过一段长时期的沉默后,再一次热闹了起来。

行走滩歌,对我这么一个故乡的游子来说,更多的是对过去的缅怀。而对于滩歌的印象,无非就是一些熟悉的人,一些熟悉的事物。多年以前,小镇的路坎坷得让人心痛。路边破烂的房舍,落满了尘埃,狭窄和拥挤自不必说,下雨天的泥泞更是让人刻骨铭心,给外来人感觉都是难以言说的破败和凄凉。

就在这条普通乡间小路上,多少辈的滩歌人走过去了,历史的书卷翻过去了多少页,可却从没有谁会留意它的过去,更不必说憧憬它的未来。就只是那么简单的走着,走着。曾几何时,那条羊肠小道不再泥泞,也不再狭窄,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大道,虽不敢说是沧桑巨变,但这对我来说,却是莫大的惊喜。

记忆中,十多年前的小镇,还不是这般样子。南河的水,还是清澈见底,沿河,还长着成排的大树,河川里,依旧是一望无际的庄稼。而今,明清街上已铺了青砖,南河两岸的大树几乎砍伐光了,说是要修建滨河路。低价征集的河川耕地被圈了起来,说是要搞什么工厂,可至今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清澈明净的南河水,也被上游挖沙开金矿的人污染了。于是,我不禁为小镇的明天而担心了起来。

到滩歌,已是晚上两点。月亮挂在天空,大地一片秋夜的宁静,别有一番诗意。一时间,竟有了踏月回家的冲动。似乎有很久,没有在这样的月夜,一个人,踏着夜色,从小镇,顺河而上,走那回家的路了。这么多年,常常想要写点关于家乡的文字,可是一直找不到那种我想要的感觉。小镇的民居,变成现代化高楼了,街道加宽硬化了,街道花园建起了。似乎一切都已不是记忆中的样子,唯一让我感觉亲切的,就只剩这条回家的小路了。

在这条小路上,我和我的同学们,来来去去,走了好多年。现在他们都已成家立业,各奔前程了。我那漂亮的女同学英子中学毕业后先上兰州,后下深圳谋生,而今,她已经远嫁临夏,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酒楼开的红红火火,生活过得如糖似蜜。

在滩歌,秋天的阳光一般很暖和,一抹一抹的,洒在小镇的每一处角落。傍晚的时候,炊烟袅袅,一切都在日落西山的暮色中归于平静。看了小镇的明清街、万花寺,然后驱车到镇政府后的威远寨,寻找那个历史深处的古堡。可惜的是,在历史悠久的小镇,竟然没有一个人能清楚地道出传说中的见龙山究竟是哪一坐,一路寻访,只拍摄到了一些东西。熟悉本地文史的杨建全老师,给随行的朋友讲述了一个有关见龙山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滩歌川观下峡口处隔河相对的两山是相连的。有一年发大水,洪水从四周的山沟里一齐灌下,汇聚于川中。水越聚越多,水位不断上涨,眼看就要将盆地四周半山腰的村庄全部淹没了。老君爷一看情况十分危急,就赶紧驾起神牛,套上铁犁,从峡口往下耕出一条河道来,一直耕到山丹河,把洪水顺峡谷引入了渭河。从此,滩歌的黎民百姓得救了,再也不用受洪涝之苦。当老君爷耕渠引水到今天的拉干下这个地方时,觉得鞋中有一粒沙子,就将它倒了出来。后来,这粒沙子变得有几座房子那么大,直至今日,还屹立在拉干下村西北的河道中呢。

在滩歌,这座神秘又古老的小镇,还有许多关于当地名人的传说。有一句歇后语叫做:“王炎买书——只看嘞。”说的就是一个清末拔贡聪颖智慧的故事。

王炎者,清光绪举人王鸿绪次子也,宣统乙酉科拔贡。先生自幼好学,天资聪颖,才思敏捷。不满十岁,就能吟诗作对。一日,老师出一上联“万花山万花寺万山万水”,让学生对下联,上联一出,王便脱口对出下联:“千手佛千手殿千手千眼”。老师当场表扬夸奖,同学们顿感佩服。

董天德老人撰文说,王炎读书如痴如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记忆超人,看见书摊即被吸引,久久不愿离去,总要如饥似渴地阅览其中。售书人见他只看不买,心中不悦,就叫他买几本拿回家去看。王不答应并说:“书我不买,一看就记住了。”售书人不信:“你小小年纪,胆敢口出狂言,”便顺手拿一本王刚看过的书考他,并说:“如果你能背诵下来,不但分文不取,还外送你两本。”王答道:“此话当真?”,售书人说:“我一个大人怎么会哄你一个小娃娃呢?有路人为证,当然算数。”王不慌不忙,竟然一字一句的当众背诵完毕,果真一字不差,围观者无不称奇。售书人也赞不绝口,加倍送几本好书,而王只拿了其中一本,便扬长而去。

古镇滩歌,历史悠久,风光迤逦。千年古刹万花寺,坐落在位于古镇东南的万花山上,苍松翠柏掩映其中,经幡飘动,钟声流韵。登临其上,既可感受古镇千年文化底蕴,又可俯视滩歌万里山川,当数小镇一登高览胜之幽静去处。

南河和白马河滋润的这方热土上,孕育了一代代杰出的滩歌儿女,流传着许多不老的美丽传说。走进滩歌,走进关于滩歌的记忆,却解读一座小镇,一条街,一代人记忆深处的故事。

新闻推荐

甘肃省“陇剑除患”4号行动启动 消防员清剿城区火灾隐患

【本报讯】10月13日上午9时,甘肃省“陇剑除患”4号行动出征仪式在省公安消防总队隆重举行。省公安消防总队组织兰州、白银、定西、临夏等6个市州200名经过培训的消防监督...

临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历史文化名镇滩歌位于武山县西南二十二公里处是秦陇通)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