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存礼,地地道道的兰州人,认认真真的中国写意花鸟画专职教师。这天,又在省政府邓宝珊花园东厢房见到了担任该书画活动中心主任的他,和他的最新作品,还有他的同仁及众弟子。我不认为他们只是约定俗成地聚集在旧式的厢房里做他们爱做的事情,他们是在笔墨纸张中捕捉和交流着人们的生活韵味,在常见的花鸟鱼虫中感触生命的妙谛。这里没有轰轰躁躁,有的是大千世界的灵动缩影。
他从上小学时就开始学画牡丹花,那时候他的作品还上了《中国少年》杂志。画了一手好牡丹的他,如今年近七旬,又将兰州牡丹与国宝熊猫结构成章,营造出新颖别致、情趣盈然之意境,画中深意令人不禁品玩再三。
“中国写意花鸟画是我的最爱,”高存礼说,“兰州人就爱画兰州的牡丹,这是兰州的特色,是兰州人生活情志在中国画领域中的一种彰显。画花鸟,这不只是画家的个人喜好,而是普通人群积淀在历史文化生活中难以泯灭的精神辉彩”。从他的话语中我能理解到本土画师寻求艺术真谛的深沉与执著,正是这种把目光一直投在生活细节中且抵达神清气和状态的作画者,他们才经常去基层画画、参展,去榆中、临夏画牡丹,去什川古镇画梨花,去安宁画桃花,去苦水画玫瑰,去青城画荷花……与那里的树木花草鸟禽鱼虫对话,从风雨雪霁云霭霞光中感受故乡万物生命特征的灵性神彩。
眼前,他的巨幅《荷塘清趣》写意画被他的同仁展开,嗬,好一幅水气凌凌荷色荡漾、灵辉巧布清韵动人的波墨大写意!数片宽大的荷叶与挺拔的几枝芦苇相映,游弋的几尾红鱼与怒放的朵朵荷花比辉;池塘的水清平如镜,而那半开、正开、全开,特别是处在下端开老在水面的残叶,叶上还留存着经风雨吹打过的雨点、土点痕迹,叶茸似如着水的墨云轻轻洇散,露显的茎脉依然径自或隐或现地舒展开去。荷花花苞似桃,半开的、怒放的粉荷,宁清而静谧地引来蜂舞蝶飞,细看则是“荷塘清趣”几字的巧题。整个画作构图精到,笔法强劲,墨色生辉,层次分明,内蕴清白而丰富,机趣巧妙而隽永。点线面、远中近,波墨着彩终归为了写意。“出污泥而不染”是人们之对于自然界荷花的精神观照,具有永恒的题旨。
高存礼先生又和他的同事展开一幅题为《搏》的画作,刚一展开,我们眼前陡然似如一只气贯长空的雄鹰迎面飞来:巨大而强劲的双翅抖落万里风尘,明紫亮蓝般的羽翮间卷来一路霞辉,那明眸、那弯啄、那尖爪,锐利无比,神彩四射,气韵磅薄,势不可挡。整个画作就一只雄鹰,像是展翅扑来,又像是鼓翅起飞,身后仅几笔暴风和着霞光。“鹰,在许多国家的历史记载中经常被奉为神”,高存礼说“在各国人民的心目中,鹰普遍象征着英勇不屈、威武雄壮、独立自由和国家富强,因此备受尊崇和喜爱。在中国文化中,鹰的形象气质常用来比喻英武豪迈与雄才大略……”。因此作为画作大多借助鹰的形象姿态寓意雄伟、勇敢、坚强、远大、神圣、庄严和威猛。人们常见的入画之鹰多被题作“鹰击长空”、“雄鹰展翅”、“鹏程万里”等等。可眼前的鹰为何只题了一个字:“搏”?
这个“搏”字就是我这幅国画的“魂”啊,高存礼言道,“国画大写意就是作者从生活物象中提炼出来的作品的灵魂,这是永存的,常青的,妙不可言的精神之核。你看,这鹰不是在松枝上卧着,不是在天空中盘旋,也不是在山岩上环视四周,而是奋起或搏击的一瞬间的定格造形,凸现雄鹰的搏击神采,除了几笔骤风或霞光映衬,其他的一切均不摄入,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我们建党90年不正是搏出来的吗?新中国不正是搏出来的吗?改革30年来的伟大成功不是搏出来的吗?人,事业,生活,就是靠拼搏而创造出文明与辉煌!”
言之有理。高存礼先生和他的40余名同仁、学生,他们是干部、工人、大夫、厨师、老师、复转军人、街道居民;上班在职的,离退休在家的,年长的,年轻的;不论画花鸟、画山水、画人物,还是搞书法、刻篆刻、务工笔,不论参加全国大展还是赴甘谷、天水、定西、永登、红古、铁院、电厂、中学……他们都在平平常常的现实生活中,画老百姓喜欢的画,走传统艺术与现代派绘画的交融之路,默默地用笔下的纸墨色彩承传着大美,这种耕耘本来就是一种可贵可喜的文化自觉。
新闻推荐
24252627282930 ...
临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