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善举”虽平凡,但做起来简单坚持下来难。近日,“兰州日报进社区”活动走进了临夏路街道。当天,该街道开展了“凡人善举促和谐”活动,在这里记者感受到了“人人为善,日日为善”的和谐之风,更亲身体验到了因为辖区中有了凡人善举,使大家的生活更加和谐更加美好。正如该街道办主任马莉所说:“人们的善行善举和法律准则无关,但却是道德高尚的体现。平凡人的善举并不惊天动地,但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真善美。他们的善举如微笑般在每个人周围传递开来,真正值得提倡、效仿和弘扬。”
当日,记者来到临夏路街道,首先通过“凡人善举促和谐”座谈会聆听了该街道和谐邻里、和谐楼院、和谐辖区、和谐团队的故事。接着,记者跟随参与了该街道一些“凡人善举”的活动,在参与体验之后记者发现,那些看似简单平凡的小事做起来其实没那么简单,要坚持下来更是十分不易,是人格魅力让平凡的人将善行进行到底,并将和谐风气在该街道传播开来,他们是真正值得大家学习和钦佩的人。
和谐邻里——
七年无偿照顾孤寡邻居把爱传递开来
邻里间低头不见抬头见,彼此互敬互助、和睦相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举足轻重。绣河沿社区的祁小萍用她的善举促进着邻里和谐,用她的一言一行诠释着“远亲不如近邻”这句古话。祁小萍是院子里有名的“热心肠”,不管谁家有困难她都会跑去帮忙。她笑着对大家说:“谁家没有一点困难啊,能够帮助他人我感到很开心,我没做很大的事情,做的就是普通小事,但是我把我的爱传递给了别人。”
记者了解到,祁小萍家中并不宽裕,还有高龄的老母靠她伺候,尽管这样她还无偿照顾着一位孤寡的邻居老太太,现在已经七个年头了。只要一有时间她就到邻居老太太家陪她聊天谈心、帮忙干家务,看到老人有什么需要她常会自掏腰包帮忙购置。有一次,祁小萍像往常一样去看望邻居老太太,发现老人病得很严重,于是立即送她到了医院。老太太没人陪护,祁小萍就照顾着老人直到出院。她说:“那期间我奔波于家中和医院,既要伺候母亲又要陪护邻居,两位老人靠我一人照顾,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挺过来的。”祁小萍是一个平凡的人,自己的生活都很简朴,却还热心地帮助着周围的人们。正是她的这种爱心和平凡的善举,影响着她所住单元的邻里关系,为大家营造了和谐的生活环境。
和谐楼院——
两人五年无偿服务让三不管楼院变了样
住在一个院内的居民虽不是天天碰面,但也会时常接触,楼院的和谐氛围对生活在同一院落的人们来说也至关重要。静安门社区的纪永禄和马兆铭两位居民为了下沟108号楼院自己组成“二人小物业”,奔忙五年无偿服务于大家,他们的善举终于让原来的“三不管”楼院变了样。下沟108号楼院本是一个没有物业、卫生环境恶劣的楼院,平时水费、暖气费没人收没人管,给居住在这里的204户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纪永禄和马兆铭两位老人退休后积极发挥余热,从2007年主动担负起整个楼院的物业服务工作。
“我们做这些事情,使原来脏乱差的‘三不管\’楼院变得干净漂亮了,住在这自己脸上也有光。”马兆铭用最朴实的言语表达着自己的内心感受。曾经的楼院环境差,垃圾经常乱堆乱放,两位老人就到各家上门收取卫生费,然后用收来的钱雇佣清洁员,把楼院的卫生打扫干净。断水、停暖了,两位老人跑腿收费,收齐送去让一切恢复正常。该楼院建成时间已久,上下水经常堵塞,住户们都不愿意出疏通下水道的费用,两位老人就找来几个人自己疏通管道。纪永禄告诉记者:“有时候家人不支持我们这样做,没有报酬有的人还不领情。但是我们觉得这些事情你不做我不做谁都不来做,楼院环境恶劣大家住得不舒服。”虽然在服务过程中困难重重,但是并没有动摇两位老人的决心,他们表示还会坚持做下去。
和谐辖区——
邻里和谐、楼院和谐才是辖区真正的和谐
邻里和谐、楼院和谐才能保证辖区的和谐,辖区和谐是每个居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临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嘉晨告诉记者:“凡人善举是一种和谐,更是一种快乐和奉献,我们应怀有一颗尊重之心,并以之为榜样相互感染和传递,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被感动,也能成为感动他人之人。我们辖区凡人善举促和谐的事例很多,居民们在平凡生活中做出的善行之举,足以震撼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同时带给我们一份感动、一份温暖、一份责任。”
杨崇喜:
虽非亲人却以善举照顾着多位孤寡老人
记者见到转业军人杨崇喜时,军人的英姿在他身上还依稀可见。桥门社区的杨崇喜今年已经65岁了,但依然精神矍铄。当记者问及他坚持不懈照顾孤寡老人的善举事情时,杨崇喜说:“我做这事情时也没想太多,就觉得这事情是自己该做的。孤寡老人无儿无女,日常生活中有些活儿他们干不了,我就替他们做。老人有困难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我觉得其他人遇见这样的事情时也能像我这样做,所以我做的这点事情不算什么。”
杨崇喜当兵复员后,转业到化机厂工作,厂里有一对工人夫妇无儿无女,杨崇喜就经常去看望他们,帮老人做家务,陪老人谈心,自己家里做了好吃的也给老人送去。老人生病住院时都是他把老人送到医院看病,并为老人送去一日三餐。杨崇喜和他照顾的老人之间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1998年老大爷去世,是杨崇喜忙前忙后地操办了丧事。大爷走后剩下大妈一个人孤单生活,杨崇喜还是一如既往照顾着老人,直到2007年把老太太也给送终。现在杨崇喜又在照顾着院子里一位84岁的孤寡老人,他告诉记者自己会继续照顾下去,让老人安乐度过晚年。
牛安国:
将更多的善举融入到志愿者工作中
牛安国是西城巷社区的一名志愿者,几年来他始终在辖区义务为大家巡逻治安,守护着居民的安全。他说:“尽微薄之力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牛安国讲述了几年前那个让他忘不了的日子。当天他很晚回家,进门时却听到楼上杨大妈家门口传来悉悉索索的声响,他知道杨大妈去了亲戚家,于是马上意识到杨大妈家遇到了小偷。牛安国急忙上楼询问究竟,结果却遭到小偷的暴打,他们扭打的声音惊醒了周围邻居,大家一同出手制服了小偷,并送到了派出所。但是牛安国却浑身多处受伤,在家休养了好一阵子。
从此他便开始在辖区为居民当起了治安志愿者,有时候会巡逻到夜晚才回家。牛安国对记者说:“大家都说志愿服务是一种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我却认为志愿服务其实是一种付出和回报融于一体的行为。付出的是关爱和行动,获得的是快乐和满足。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当我看到我所帮助过、服务过的人对我露出灿烂的笑容时,我更坚信当初选择做志愿者是正确的。我也更清楚作为一名志愿者所担负的责任,我会将更多的善举融入到今后的志愿者工作中,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金宁:
“管闲事”的善举在细小处见大作用
金宁是桥门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也是辖区里出了名“爱管闲事”的好人。院子里的孩子放学了没地方去,她就带到家里让他们做作业;邻居家来客人了主人不在,她也招待到自己家里先坐下来等着。“现在城市里面人际关系越来越淡,出门一把锁,进屋就关门。这样一来邻里之间缺少沟通,难免会发生纠纷、产生矛盾。我这个人比较热情也爱管闲事,只要知道谁家有困难我都会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尤其遇见邻里之间关系不好有矛盾的,我都会去调节。”金宁笑着对记者说。
金宁告诉记者:“以前我们社区内有户居民在自家附近盖了个车棚,邻居很有意见。盖车棚的居民常发现自己的车身总被人弄得很脏,就认为是邻居搞鬼。随后两家矛盾越来越深,多次发生口角,双方甚至还动了手。我知道后便找到他们进行谈话,刚开始两家互不相让,但经过多次劝说,解开了其中的误会,双方终于互相道歉,和睦相处了。”邻里之间难免有矛盾,这些矛盾不解决就成了大问题。但大家只要多走动多沟通,相互理解彼此尊重一下,就能搞好邻居之间的关系。而金宁就经常做一些“多管闲事”的善举,在细小处见大作用。
新闻推荐
连霍高速古永段及兰海高速兰临段山体滑坡双向交通中断 暴雨冲断高速路车辆绕行省道通行
【本报讯】连续几天的强降雨之后,甘肃省多处发生了泥石流,给交通通行带来了很大影响。为了紧急疏导交通,指挥滞留车辆绕行,甘肃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启动了三级防汛交通应急响应...
临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