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着单薄的何红伟
常小丽认真听讲
▲帐篷学校的孩子们急需御寒的棉衣
兰州晚报讯(记者张鹏伟实习生张丽君文/图)当城市里的孩子每天想着穿哪件新衣耍帅、炫酷的时候,甘肃省贫苦地区的很多孩子只穿着单薄的秋装,手上生着冻疮,瑟瑟发抖地坐在冰冷的教室里学习……温暖此时是一种奢望!
大爱暖冬!连续多年,兰州晚报发起“暖冬行动”公益活动。2011年,本报将4万多件衣服送到贫困地区2000多名孩子手中。2012年,本报先后将9批价值25万元的爱心物资送抵天水、白银、定西、临夏、庆阳等地的9所学校和3个行政村,为甘谷县马家沟小学修建了希望小学,3000多名孩子温暖过冬……
即日起,兰州晚报2013“暖冬行动”大型公益活动盛大启动,将为甘肃地震灾区等贫困地区的学生和城市贫民捐赠棉衣、围巾、手套、帽子等“温暖套装”,帮助那些视温暖为奢望的人群度过漫漫寒冬。
“房子塌了,没棉衣穿”
红彤彤的脸蛋、单薄的校服,发旧的线衣,这是岷县梅川镇红店小学五年级学生何红伟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何红伟13岁,在“7·22”岷县漳县地震中,爸爸被房顶落下的椽条砸中,不幸遇难,10岁的弟弟也在地震时被砸伤腿部,至今不能行走,只好在家里接受治疗。“衣服被压在房子下面,没有棉衣穿。”小红伟说,“现在妈妈每天都在为我上学和给弟弟治病而奔波忙碌着。”
如此的悲戚也发生在永星村小学常小丽的身上,一件线衣和校服,蓝色的裤子因为穿得时间太久而发白。在地震中,小丽失去了爸爸、弟弟和妹妹,患病的妈妈一直在另一个镇的外婆家里养病,9岁的小丽只能靠年迈的爷爷照看。她的爷爷告诉记者:“娃儿的命苦啊,这么小就没有了爸爸和弟妹,妈妈还有病不能在身边照顾她。这么冷的天,我这个爷爷都没有钱给孩子买棉衣穿,愧对孩子啊。”
“地震之后陪妈妈去兰州看病,有位阿姨送了我这条牛仔裤,从7月到现在基本上一直穿的就是这件。”说着说着,眼泪从小丽脸上滴落下来,重重地砸在了单薄的校服上。
和红伟、小丽一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只是甘肃地区千万贫困儿童中的一两个,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迷惘和渴望,但是眼里却满是渴望知识、改变命运的执著和坚定。
城市贫民也需帮助
10月中旬,本报“爱心书巢”大型公益活动火热开展,杨先生致电本报,说愿意捐出一到两万册书。当记者来到他位于红山根社区一条小巷内的家时,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20平方米的卧室足够小,确切地说,这间没有窗户、两面墙上被各色的粉笔画得满目凌乱的简易职工宿舍,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只有一张孩子的照片显出些许生气来,而他一家三口人就挤在这里。打开另一间房门,他收集的如小山一般的爱心书籍让人震撼。他就是“最美新娘”李成环同行的幸存志愿者之一、兰州“活雷锋”杨虎娃。
杨虎娃一直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而即使是处于贫困的生活状态,即使在这座城市生活了17年却依然被界定为“流动人口”,他却从未将自己置身于这座城市之外,不断参与爱心公益,将自己积攒的1万多册书籍捐掉,将老家的房子卖掉为山区孩子建篮球场……
像杨虎娃一样,甘肃省还有很多类似的身边好人,他们自身贫困,却依然投入到公益事业中,他们的清贫需要社会关注和帮扶。同时,社区的贫困户、孤寡老人、五保户等城市贫民也应得到社会的关爱。
暖冬大爱全新启程
“我们想给贫困孩子捐件棉衣,没有渠道!”“我想帮灾区的孩子,晚报能帮我们完成心愿吗?”每年,都有无数好心人和本报联系。
2012年12月5日,本报发起“暖冬行动”大型公益活动,面向全国募集温暖甘肃贫困地区孩子的暖冬物品和爱心款。半个月里,共筹集爱心款18万元,爱心物资总价值2万元。
即日起,本报2013“暖冬行动”大型公益活动启动。3元钱一双毛袜,5元钱一双手套,10元钱一条围巾,80元钱一件冬衣……也许,捐出一元钱,就有一个贫困孩子温暖过冬。“暖冬行动”期待您的加入,帮助那些还在视“温暖”为奢望的孩子们度过漫漫寒冬。“暖冬行动”向社会各界募集以崭新棉衣、手套、暖手宝、棉帽、棉鞋、围巾为主的爱心物品。您可捐助实物,也可以捐助现金。所捐财物将实行严格监管,并将在第一时间送到贫困孩子的手中。欢迎爱心人士监督。
捐赠热线:0931-428666618193105869
捐赠地址:兰州市城关区雁南路299号兰州报业大厦11楼
新闻推荐
兰州晚报讯(记者王进)“听说失踪了好几个,有一个被找到了,器官都被割了。据说是西固的姑娘,在黄河边找到的,里面放了两万块钱……”一段时间来,类似传言频繁在微信和微博上流传...
临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