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鸥林
临沂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山东省沂蒙党性教育基地特聘教授,临沂市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长期研究沂蒙精神,经常在各级党校举办的培训班上作沂蒙精神专题辅导,并多次受邀到省内外许多地区、部门和单位作专题辅导,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临沂,作为一个曾为中国革命作出过巨大贡献和牺牲的革命老区,今天给世人留下的印象里,除了今昔对比的沧桑巨变之外,最具震撼力、最能吸引眼球、最为光彩夺目的就是——沂蒙精神。”6月23日,由市委组织部举办的“泉城干部大学堂”第六期专题讲座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第二次专题辅导报告,邀请到柴欧林作“沂蒙精神与加强党性修养”专题讲座。
在两个小时讲座中,柴鸥林通过列举大量耳熟能详的感人实例,从沂蒙精神的产生和发展、内涵和实质、特征和定位以及新形势下沂蒙精神的发展等方面,对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十六个字为核心的沂蒙精神进行了生动诠释。在场的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讲座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分析透彻,对于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全市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到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军民生死与共铸就沂蒙精神
柴鸥林认为,沂蒙精神是典型的革命精神,具有独到的精神风貌、价值主体和文化特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沂蒙精神凸显的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纯朴、善良、憨厚、正直的沂蒙老百姓之间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价值理念、社会氛围和政治生态。在沂蒙精神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了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发动引领之下所形成的主体价值、主体理念和主人翁姿态。
“没有大革命时期党在沂蒙大地播下的革命火种,没有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对沂蒙人民进行的宣传发动,没有八路军115师挺进沂蒙为保卫群众付出的流血牺牲,就不可能产生彪炳史册的沂蒙精神。”柴鸥林说,从本质上来看,沂蒙精神是由一种原生态的“大忠大爱大义大勇”,在山东党政军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哺育之下升华形成的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军队的忠诚热爱和积极进取精神。最为关键的是“忠诚、进取”四个字。
弘扬沂蒙精神就是一种信仰
“沂蒙人为什么舍生忘死、毁家支前?为什么前赴后继参军参战、沂蒙红嫂用乳汁来救护伤员?为什么不向命运低头、愚公移山勇往直前?为什么能在全国革命老区中实现率先脱贫?为什么能在江北崛起一个物流天下的大市场?归根结蒂,无不是靠的这种精神的力量和执着的追求。”柴鸥林认为,弘扬沂蒙精神就是一种信仰,弘扬沂蒙精神对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重塑这样一种坚定的政治信仰。“没有信仰的政党是没有希望的,没有信仰的国家和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现在最令人担忧的问题就是价值中轴不断走低的趋势还在继续蔓延和发展。要求似乎是越来越低,不敢理智气壮地去讲政治信仰的问题。这个有什么理亏的地方呢?面对沂蒙精神,给我们的启发、思考是很多的。在政治信仰的问题上,绝对不能降格以求。”(本报记者 沙文婧 通讯员 王佚如)
新闻推荐
—访临沂中院院长亓宗宝本报记者 肖春燕【法 院名片】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辖14个县区法院、77 处人民法庭,全市法院共有法官和其他工...
临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