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在德州康复医院看望老人。通讯员田辉摄本报记者徐文君通讯员田辉
坚持总能为一个人带来收获,张俊对贫困儿童的爱心为他换来了一声“张妈妈”。孩子们每次见了她都会露出灿烂的笑容。“我认为,一个人的人生应该像煤一样,虽然不是那么光鲜亮丽,但会释放自己的光和热,把温暖带给他人。”自2010年以来,临盘社区供热供水大队热力二队的煤质化验员张俊,就像一位勤劳的搬运工,把光和热带到了贫困儿童家中。
资助贫困儿童,
她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坚持
8月27日上午,休班的张俊与几位正在进行暑期实践的大学生一起来到了临邑县芦坊村、小周家三位贫困儿童的家中慰问。“我并不是第一次来到这两家,这两三年,我来过好几次,但每一次来都让我很揪心。”张俊说,“这两家的情况都差不多,大人患病,生活上特别困难,孩子面临辍学。”这一次到来,张俊与同行的大学生带来了米、面、油、衣物和文具,孩子们拿到文具后开心地笑了,这笑容也是张俊所期待的,她特别希望这种笑容能常常挂在这些孩子们的脸上,这也是张俊一直坚持的动力。
“那座已经损坏了一半的房子,是宁宁一家人唯一的住处。那种感觉真的很难体会,有些时候看到这些,泪水会不自觉地流出来。”张俊虽然将一些生活用品送到了贫困儿童家中,但她知道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接下来我还要发起一项倡议,希望社会上的好心人能够帮助宁宁住进温暖的房子里。”1970年出生的张俊用自己平凡的双手温暖了宁宁一家人的心,而帮助宁宁也是张俊持续不断的一项“使命”。
在帮助贫困儿童这个问题上,张俊一直不懈努力。2014年2月13日上午九点钟,临盘镇西张村的73岁老人何志玉缓缓睁开拆下纱布的眼睛。在何志玉老人看来,能继续看到外面美丽的世界是一种希望,而张俊就是开启希望的钥匙。患有白内障的何志玉重新看到冬日里温暖的阳光时老泪纵横,他对张俊说,“您真是我们何家的恩人啊!”
“三年前,我得知一位回族儿童何胜恩家境贫困,爸爸车祸去世,妈妈远走他乡,奶奶瘫痪在床,唯一能够照顾他的爷爷却患有严重的白内障,几近失明,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张俊说,“孩子还小,如果每次的资助仅仅是捐钱捐物,还是解决不了照顾孩子的问题。”张俊后来与临邑义工协会的负责人取得联系后,为何志玉争取到了免费治疗的机会,并为老人担负了住院时的生活费。经过医院的精心治疗,何志玉的眼睛最终得到了康复。
接触爱心组织后
成为最坚定的支持者
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俊接触到了同事张国亮发起的临盘“梦想之翼”爱心组织。加入组织后的第一个活动,就是为山东、贵州、湖南等地的8所贫困山区中小学捐助建立“小小图书角”。
她跟随大家,去临沂老区进行实际情况调查。回来后,经她起意,与身边朋友和同事共同捐助图书近3000册,完成了她的第一次助学梦想。
张俊所在的单位临盘社区供热供水大队在2011年成立了以扶贫帮困为内容的“阳光义工”,张俊成为骨干成员。自此,便经常能看到她在服务社整理大家捐赠的衣物、周末,张俊还经常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走访看望需要帮扶的贫困家庭。在她的带动下,身边同事中已经有7人参与其中来。如今的下乡帮扶活动,已变成了有组织、有计划、分批次的团体活动。
张俊的爱心活动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每次下乡去慰问,丈夫都会在家做好饭等着她回来。张俊说,“以前每到情人节,丈夫都会为我买花和礼物。但现在他都会把这笔钱省下来买生活用品和文具,让我带给孩子们。女儿也有时也会跟着我去看望那些孩子。
虽然张俊的爱心之路并不是平坦的,但张俊依然坚定地走下去。“我相信我的爱心会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我们的行列中来,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希望用我们的爱心温暖更多贫困儿童的心。”
新闻推荐
山东曲阜:除夕夜敬天祭祖在曲阜,敬天祭祖是曲阜百姓除夕夜的头等大事。在除夕夜里,百姓家里要摆上祖先的牌位,一般供上三代的祖先。牌位前有肉、鱼、鸡等供品,点燃香及蜡烛。子时前后,饺子出...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