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夏海军
2月7日凌晨5点,霍邱县洪集镇农户马月昆开着满载新鲜蔬菜的小货车赶往县城。对他来说,这个春节是蔬菜丰收的节日。“春节期间蔬菜价格高,利润比平时多。一个春节赚了近两万。”卸完蔬菜交给菜贩,马月昆爽朗地说。
记者走进老马的蔬菜种植地,13个塑料大棚映入眼帘。掀开3号大棚,温室里的热气扑面而来。 “这里的温度比室外要高10℃左右。 ”老马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说。待热气散尽后,记者看到,一茬茬莴苣、油麦菜整齐划一,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绿油油的。“春节期间,一斤莴苣最高能卖到一块八。有的莴苣一根就快一斤重了。”老马说,这个春节他们家格外忙。他和老伴晚上到大棚里把莴苣、卷心菜、芹菜等蔬菜采摘好,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开着小货车把蔬菜运到城里。 “虽然人比较累,但能赚钱,心里还是乐滋滋的。 ”
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老马种菜、卖菜只是顺带的副业。 “我去年种了520亩粮食,纯收入30万元。 ”作为家庭农场主,老马终于向记者亮了 “底牌”。去年夏季,霍邱县遇到高温热害,老马家不但没减产,粮食还增收了,水稻亩产930斤,小麦亩产650斤。老马颇为得意地说:“采用育秧工厂育苗、机械化种植、科学防治病虫害,所以能够抵抗住天灾。 ”
更让人意外的是,老马的温室原本并非种植蔬菜而是用来水稻育秧的,13个大棚都是育秧工厂。 “现在都用插秧机插秧了,传统的撒种秧苗不适应机械插秧的要求。 ”老马介绍,两年前流转500多亩土地后,他种植粮食实现了100%机械化的栽培、收割,13个温室大棚是专门为水稻育秧工厂建设的。 “每到夏季稻秧培育好后,作为育秧工厂的大棚就闲置了。我干脆把3000平方米的温室全部种上蔬菜,一年可以种三季蔬菜呢! ”
霍邱县农委副主任蒋大有介绍,随着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全县像马月昆这样的家庭农场、种粮合作社有300多家。 “伴随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机械化耕种成为必然,几乎家家都有育秧工厂。每到秋、冬季节,这些育秧工厂也就变成了蔬菜大棚,全县的蔬菜产量也因此提高了。 ”
新闻推荐
■ 李伟 邵善林因在超市购买的食品过了保质期,消费者王某将该超市告上法庭,要求超市退还购物款并支付购物款十倍的赔偿金。霍邱县法院周集法庭近日作出判决,依法支持王某的诉讼请求。今年5...
霍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霍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