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少兰,一位普通的环卫工人,2012年被评选为安徽省劳动模范。她没有声名显赫的地位,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十九年如一日的坚守。她说自己为能够从事环卫工作感到骄傲和自豪,如果有可能,她愿意在马路上工作到70岁。
19年坚守成就模范人生
“现在想想都感觉在做梦一样。”邢少兰至今都不敢相信,她只是一名普通环卫工,却能获得安徽省劳动模范这一殊荣。回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邢少兰感慨万千,她坦言,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初自己的选择,“并不是脏活累活就没人干,这个城市有很多优秀的环卫工,我觉得做一名环卫工很了不起。”
邢少兰的老家在六安市霍邱县,1990年,她放弃了老家麻纺厂的工作,嫁到芜湖。1993年,为了照顾年幼的儿子,她选择了一份离家较近的工作,成为了弋江区环卫所的一名环卫工。
在工作的19年中,邢少兰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双休日时间,带领着同组的姐妹们工作在花津路上。无论是创建文明城市期间,还是弋江区开展“清洁家园”活动时;无论是大雪纷飞的寒冬,还是骄阳似火的酷暑,总能看到邢少兰瘦弱的身影。
从2007年开始,邢少兰的敬业精神逐渐被社会认可。她连续两次荣获了市环卫系统“优秀城市美容师”称号、两次荣获区级十佳“优秀城市美容师”称号、两次获得区十佳“优秀班组长”称号。2012年,她被推选为安徽省劳动模范,并成功当选。
奉献社会情系环卫事业
如今,51岁的邢少兰虽然过了退休年龄,但她仍然工作在环卫一线。工作地点没有变,工作热情也没有变,变化的是劳务关系从环卫所转到了承包企业,是略微增长的工资,还有她的心态。“评上劳模后,我的心态改变很大,比以前脾气要好,更能理解别人了。”邢少兰所指的理解,是环卫工和市民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可能是我自尊心比较强,以前工作时,还和路人吵过架,现在心态平和了,觉得市民都非常理解我们的工作。”邢少兰记得,以前在路上工作时,偶尔会因为扫地时扬起了灰尘,或者溅起了泥水,遭到路人的白眼和谩骂。那时,她一定会不依不饶地和路人理论,甚至发生争执。“现在,我觉得越来越多的市民理解我们了,即使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大家都相互道歉,根本不会发生争吵。”
心态的改变还在于她对环卫事业的关注。今年的2月15日,邢少兰骑着环卫车被一辆私家车撞倒,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其间,她从医护人员的口中了解到,和她一同住院的还有两名环卫工,也是在路上工作时被汽车不慎碰伤,为此,邢少兰想借助媒体的力量向社会广泛呼吁,希望驾车的市民不要将废弃物随手丢在路上,“因为我们有规定,哪怕是路中间有垃圾,都要清理,驾驶员随手丢个瓶子、烟头,无形中增加了环卫工的风险。”
夫妻互助共建幸福家庭
“平淡的生活,我感觉什么都满足了。”邢少兰说起自己的家庭,脸上始终洋溢着甜蜜与温馨。
邢少兰的丈夫徐文平原本是工厂的工人,1997年下岗后,一直在外打工。每当邢少兰工作繁重时,他都会来帮忙,夫妻两人,一个推车,一个收集垃圾,甚至有几个除夕夜他们就是这样在大街上度过的。
现在,徐文平也加入了环卫队伍,在利民路附近的小区进行垃圾清运工作。邢少兰也经常去帮助他,“他不会扫地,没我在他扫不好。”邢少兰笑着说。每天凌晨3点,邢少兰陪着徐文平准时到达小区,一个扫地,一个推车,夫妻两人默契着配合着。忙到凌晨5点,邢少兰离开小区,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开始当天的普扫。
“现在收入比以前也高了,只要肯吃苦,就能过上好日子。”邢少兰乐观地说着。
□ 本报记者 卫晗慧/文 梅韬/摄
新闻推荐
希望有辆电动车陪自闭症儿子看风景
霍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霍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