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定勇
大别山区是一个盛产民歌的地方,“五句山歌五句联,是我家乡土特产,豫鄂皖边歌千首,没我五句歌新鲜。会唱五句是歌仙。”这首民歌充分证明了五句山歌在大别山区的群众根基。著名的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就诞生在这里。
在皖西的最西边,大别山北麓的叶集,是鄂豫皖交界的一个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商贸古镇。这个小镇走出了鲁迅创立的文学社团 “未名社”成员台静农、韦素园、李霁野、韦丛芜。 1924年,台静农在家乡叶集搜集淮河以南的民歌2000多首,精选113首编印出版了《淮南民歌集》。 80年后,叶集区孙岗乡松棵村村民台建球,沿着先辈搜集淮南民歌的足迹,历经十多个年头,几乎跑遍鄂豫皖大别山区搜集整理最原始的民歌。他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却在当地被称为大别山里的“王洛宾”。
台建球年少时就对盛行于大别山地区的七言五句体山歌感兴趣,为了它们不被淹没、沉积,每听到一首民歌,每看到一种民俗,他总是孜孜不倦地向歌者问个清清楚楚。 60岁以后,空闲下来的台建球决定亲自去山野乡间寻访民歌民谣。从家乡叶集向周边延伸,安徽省的金寨县、霍邱县,河南省的信阳、商城,湖北省的麻城、黄陂等地都留下他的脚步。多年来他寻访了300多名民间歌手,共搜集大别山民歌、民俗谚语、民间故事等2000多首(篇)。他带着录音机将歌唱者的原唱录下来,回家后整理歌词,再带着录下来的民歌,找音乐工作者谱上曲子。
因大多数民歌都保留在最边远偏僻的地方,交通不便,他基本上是坐班车到乡镇后再步行,有时在山里一走就是十天半月的。一次临近过年,台建球在金寨县燕子河、斑竹园一带收集苏区红军歌谣,这一带是当年红一军活动的主要地方,当地群众用民间歌谣的旧曲调填上新词的红色歌谣,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为了完整记录下这些红色歌谣,他延误了时间,被风雪困在大山里,最后留在老乡家过了年。还有一回,他在湖北省麻城一次赶集的日子收集民歌时,听说河南省商城县有一对夫妻山歌唱得好,就连夜打听赶过去。对于夜访的“寻歌人”,老夫妻惊诧之余,更有感动。
对于千辛万苦收集来的民歌、民俗、民间故事,哪怕就是记在一片纸头的一句话,他都当成宝贝。看到他如此痴迷,老伴由反对到默默地支持。 2009年,台建球用自己得来的稿费加上多年积蓄,出版《皖西民歌集锦》。书籍出版之后产生一定的影响,从乡野百姓到大学教授,前来索书的不少,他高兴地说自己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而这些书都是免费赠送。此后,他又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把自己收集到的民歌、民俗及民间故事重新整理校对,并把一些经典的民歌谱上曲子,再次出版了第二本大别山民歌集。书中精选原生态民歌307首,民俗和民间故事23个。书籍出版后,被列入六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目录,《六安歌谣集成》、《皖西民间故事》等收录他收集的民歌、民间故事达百篇以上。
“我没有奢望、没有企求,只是自己开心。我所能做的就是为研究民间文化的学者、专家提供线索,为爱好者传唱提供方便,让更多的人传唱大别山民歌。 ”台建球的话很朴实。
新闻推荐
近日,全国25个2014年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名单公布,霍邱经济开发区入围。霍邱县铁矿资源丰富,采矿业发达,铁矿开采及综合利用产业已初具规模。此次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的获批,有利于优化当地钢铁...
霍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霍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